说到白娘子,相信不少人脑中立马会响起这曲BGM:
“啊呵呵,啊呵呵…
西湖美景三月天哪…
春雨如酒柳如烟哪”
图片来源: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剧照
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年,至今传唱不息。良辰美景奈何天,如此美好的一段姻缘,却被一杯雄黄酒打破了。端午节当天,许仙依照法海之计,准备了雄黄酒,让白娘子现出真形。白娘子喝下那杯酒之后,变得精疲力竭,几乎走不到床上。当许仙回到白娘子身边,看到的不是自己美丽的妻子,而是一只巨大的白蛇。这杯酒让白娘子现出了原形,让许仙惊吓而死,白素贞受尽颠连仙山盗草也险些丧命。最终,原本恩恩爱爱的夫妻竟因为一杯雄黄酒而天各一方。那么,雄黄酒到底是个什么神仙玩意儿,能让凡人喝了祛病除灾,让修仙千年的蛇妖显出原形?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雄黄酒,就是将雄黄研磨成粉末,加入白酒或黄酒中进行泡制的酒类饮品。和其他酒不同,雄黄酒只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出现,饮雄黄酒也成为延续千年的端午习俗。而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们则会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蚊虫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描绘的就是端午节这天,额头上用雄黄酒画着“王”字的孩子们手持艾叶,戴着菖蒲玩耍的场景。
古语有云,“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为什么雄黄酒竟有这样的奇效呢?答案就在雄黄酒的核心配方——雄黄上。雄黄,俗称黄金石、鸡冠石,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矿物类中药,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具有毒性。中医认为,雄黄,味辛、性温,有毒;归肝、大肠经;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的作用,用于虫积腹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疥癣、惊痫、疟疾等证。端午节前后,气候闷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是疫情多发的季节。人食五谷而生百病,病从口入,那么这个时候饮用雄黄酒,正好可以驱虫祛病,防治疫情。另外,雄黄还可外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外涂患处,可以祛毒解痒。
雄黄有毒,但雄黄酒中只放入了微量雄黄,虽然能治疗蛇虫咬伤,但还不至于对人体有害,又怎会让一条修炼千年的蛇妖显形?
其实,雄黄驱蛇辟邪的传说早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雄黄,味苦平。主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身神仙。”《抱朴子·登涉》记载了雄黄驱蛇的药性:“昔圆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而众蛇皆去。今带武都雄黄,色如鸡冠者五两以上,以入山林草木,则不畏蛇。”到了南北朝,记录楚地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不仅提到了雄黄的驱蛇特性,还坐实了其辟邪避灾的特性。书中提到,正月时配戴雄黄制成的药丸可以趋避鬼邪,既可以驱赶有形的蛇,还可以退散无形的鬼。
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雄黄已经不仅仅是个可以内服外敷的“神药”,更被人们认为是驱邪保命的“圣物”了,难怪白素贞这千年的蛇妖在雄黄面前也要显现原形。
其实不然,雄黄因为能解毒,古人便认为它能辟邪,后来更演变出各种蛇怕雄黄的故事,不过却并没有科学依据。有实验表明,无论是雄黄酒还是雄黄粉,都不能完全地对蛇造成直接伤害。因此,不建议用雄黄来驱蛇。但雄黄酒、雄黄粉确实对蛇有一定的驱赶作用,蛇遭遇这两样东西时,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它们会选择避开。至于白素贞喝了雄黄酒能显出原形,恐怕只是因为她是妖,毕竟在道教认为用雄黄来辟邪不是子虚乌有的。
雄黄作为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应用历史,其最早收录于《神农本草经》,曾一度被视为治病救人的良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雄黄的抗炎镇痛、祛痰、杀虫等功效已得到认可,且近年来雄黄被报道用以治疗白血病、肿瘤等疾病,疗效显著,使这味古老而传奇的矿物药重新被世人关注。现代药理学证明雄黄具有抗肿瘤、镇痉、止痛、杀虫和抗菌等功效。大量文献报道雄黄在临床能够用于治疗血液疾病、关节疾病及皮肤病(外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凋亡,同时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雄黄在多种肿瘤相关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大多数中药一样,雄黄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配伍不同的中药组成各类复方,可治疗不同的病症。目前由雄黄组成的成方制剂主要有安宫牛黄丸、六神丸、复方黄黛片等,这些成方制剂被广泛被广泛用于治疗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烂喉丹痧、痈疡疔疮、无名肿毒、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症,在国内医药界得到广泛认可。
1、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作为中外知名的成方制剂,可以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在治疗脑梗死痰热阻窍证、重型颅脑损伤、中风等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2、六神丸
六神丸具有清凉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
3、牛黄解毒片
牛黄解毒片为著名的清热剂,广泛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历史上的本草文献,大都对雄黄标明“大温、毒”。长期以来,中医认为雄黄有大毒,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因此雄黄一直作为有毒中药受到药监部门的严格控制。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药品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具体规定可28种有毒中药,其中就有雄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表明本品使用不当,易引发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毒副作用,尤其在肝肾脏器中易引起蓄积性毒性,临床应用过程中对其毒性应引起足够重视。然而目前尚未发现可替代雄黄的药材,而去除雄黄的成方制剂其疗效大减, 无法达到祛病救急的功效,因此科学地评价和研究雄黄的毒性及药效成为重中之重。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叶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