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多吃糖=糖尿病?糖尿病这些知识要知道!

发布日期:2025-03-31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钟华瑞

多吃糖就会得糖尿病,糖尿病仅仅只是血糖高一点并没有什么问题?今天我们就从起因到症状来解读一下糖尿病这一个“慢病之王”!

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我们某一时间段摄入的糖类过多,也会导致身体内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水平。糖尿病的诊断除了考虑随机血糖外,还应当结合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以及是否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等指征。


- 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

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生活方式因素:

主要包括饮食结构的改变、缺乏运动,年龄增长等等。

饮食: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充斥着餐桌。长期大量摄入这类食物,身体代谢负担加重,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引发 2 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它会促使身体产生胰岛素抵抗,即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得迟钝,胰岛素不能顺利地将葡萄糖转运进细胞,使得血糖在血液中积聚升高。

运动:缺乏运动也是一个关键问题。长期久坐不动,身体的肌肉得不到充分锻炼,葡萄糖的消耗利用减少,脂肪堆积增多,同样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胰岛功能也不例外。一般来说,45 岁以上人群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高于年轻人。

其他因素:

疾病因素:可能伴随着免疫系统的紊乱,增加胰岛细胞受损的风险,引发糖尿病。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他汀类药物等,可能干扰身体的糖代谢过程,使血糖升高,诱发糖尿病。不过,这种由药物引起的糖尿病通常在停药后血糖有可能逐渐恢复正常。



-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


多饮:这是由于血糖升高后,血液的渗透压随之增高,这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引发口渴中枢兴奋,让人产生强烈的口渴感,促使患者频繁饮水。

多食:这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作用不良,我们人体细胞无法正常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细胞则会处于 “饥饿” 状态。大脑接收到身体发出的能量不足信号后,就会发出饥饿指令,使得患者食量增加。

多尿:高浓度的血糖超出了肾脏的重吸收能力,大量葡萄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而葡萄糖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它会携带大量水分一同排出,导致尿量明显增多。

体重减轻:尽管患者进食量增多,但身体细胞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能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为身体提供能量。长期如此,身体的脂肪和蛋白质储备逐渐减少,体重也就随之下降。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典型的 “三多一少” 症状,尤其是在糖尿病早期,一些患者可能仅表现出疲劳、视力模糊、皮肤瘙痒、伤口愈合缓慢等不典型症状。


- 最后总结 -

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和诊断方法,只是迈出了对抗糖尿病的第一步。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合理用药、调整生活方式至关重要;而对于尚未患病的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审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吕台中、郭新铭、利程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钟华瑞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