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正确使用

骨关节炎常用四类药

发布日期:2020-05-11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管药师 刘亮辉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本病在中年以后多发,65岁以上的人群50%以上为骨关节炎患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关节炎的发病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骨关节炎常用四类药



骨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是


刚起床或久坐后关节僵硬或者灵活度变差;一个或多个关节肿胀或疼痛;活动时有骨头摩擦的感觉或者声音;关节周围有硬结节。天气变化、寒冷、潮湿环境等均可加重症状。


如果您的关节疼痛或僵硬持续几天后没有消失,建议去看医生积极治疗。对病变程度不重、症状较轻的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是改变不良的生活及工作习惯,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楼梯、爬山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及物理治疗。


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进行个体化、阶梯化的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类)


是骨关节炎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和全身应用药物。


局部外用药物


在使用口服药物前,建议先选择局部外用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布洛芬乳膏、吡罗昔康贴剂等,局部外用药可迅速、有效缓解关节的轻、中度疼痛,全身不良反应轻微,但需注意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中、重度疼痛可局部外用药与口服NSAIDs类药物联合使用。


全身应用药物


包括注射剂和口服药,最为常用是口服药物。应用口服NSAIDs类药物需注意:


①口服NSAIDs类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对于不同患者并不完全相同,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剂量个体化,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短期疗程;


②用药前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关注潜在内科疾病风险,包括上消化道、脑、肾、心血管疾病风险后选择性用药;


③如果患者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高,可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等;如果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较高,应慎用NSAIDs类药物(包括非选择性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必须用药则优先考虑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④同时口服两种不同的NSAIDs类药物不但不会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避免NSAIDs类之间的联合用药。

镇痛药物


对NSAIDs类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者,可使用非NSAIDs类药物如阿片类镇痛剂曲马多、对乙酰氨基酚与阿片类药物的复方制剂氨酚羟考酮等。但需强调的是,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成瘾性发生率相对较高,建议谨慎使用。

关节腔注射药物


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该方法是侵人性治疗,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操作下进行。

糖皮质激素


起效迅速,短期缓解疼痛效果显著,但反复多次应用会对关节软骨产生不良影响,一般只应用于骨关节炎伴有滑膜炎及出现滑膜积液时,或骨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建议每年应用最多不超过2~3次,注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3-6个月。


玻璃酸钠


可增加关节液润滑和黏稠度,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安全性较高,可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对早、中期骨关节炎患者效果较为明显,但其在软骨保护和延缓疾病进程中的作用尚存争议。


缓解骨关节炎症状的慢作用药物


双醋瑞因


为骨关节炎IL-1的重要抑制剂,可诱导软骨生成、并能止痛、抗炎及退热,对骨关节炎有延缓疾病进程的作用。


口服双醋瑞因时需注意:

①每日1-2次,每次1粒,餐后服,疗程不短于3个月;

②可发生轻度腹泻,但腹泻会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消失。若发生严重腹泻,应停药;

③服用期间避免同服含有氢氧化铝和(或)氢氧化镁的药物。


氨基葡萄糖


是从蟹壳、虾壳上提取的类似人体软骨成分的氨基葡萄糖制剂,可帮助软骨修复、延缓骨关节炎的病程进展、改善关节活动、缓解和消除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口服氨基葡萄糖时需注意:

①宜在餐时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特别是有胃溃疡的患者;

②疗程4-12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延长服药时间,每年可重复治疗2-3次;

③出现皮疹、瘙痒、皮肤红斑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④氨基葡萄糖与葡萄糖不同,在体内也不会转化成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抗焦虑药物


对于长期持续疼痛的骨关节炎患者,尤其是对NSAIDs类药物不敏感的患者,可在短期内使用以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但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成药


包括含有人工虎骨粉、金铁锁等有效成分的口服中成药及外用膏药。目前,有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减轻疼痛、延缓骨关节炎的疾病进程、改善关节功能,但对于其作用机制和长期疗效尚需高级别的研究证据。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魏理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