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朋友非常容易头痛,特别是“偏头痛”,简直就像“噩梦”,虽然无论是男性、女性、还是小孩,都有可能患上“偏头痛”,但是“偏头痛”患者主要还是女性朋友居多,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3亿偏头痛患者,其中女性患者人数是男性的三倍。
单侧、搏动性的中、重头痛,会伴有恶心、呕吐、怕光、怕吵,不敢活动,持续 4~72 小时。
偏头痛的发作对于患者个体来说,常常不止一种诱因,主流学说认为偏头痛的发生是由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痛觉调节系统的功能缺陷(与遗传有关),加上过多的内外刺激引起的。
生理因素
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受月经周期影响而变化,使一些女性在月经前后容易出现偏头痛。此外,在怀孕和绝经期也可能由于性激素水平变化,更易发生偏头痛。
精神因素
精神压力、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焦虑、抑郁、痛哭及其他应激因素等。
饮食因素
饮酒,食用巧克力,以及有刺激性味道或气味的食物,包括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泡菜、腌制食物、熏制品等。
环境因素
如天气改变、强光刺激、噪音及浓烈的气味等。
影响睡眠质量
持续性的偏头痛,常会造成入睡困难、睡后易惊醒或早醒等情况,使白天精神不振、浑身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还可引起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影响生活工作
偏头痛发生时除了疼痛不适外,患者常需要休息和避免刺激,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降和社交活动减少。
影响身体健康
偏头痛不同于其他类型头痛,发生频率较高,在发作期间患者会感觉到太阳穴、后枕部等部位出现剧烈性的疼痛感,疼痛严重时会对心脑血管造成影响,甚至可能诱发高血压、脑血栓、脑出血等并发症。
影响正常心理
由于长期饱受偏头痛的折磨,患者性格容易发生负面变化,引发焦虑、抑郁、沮丧或情绪不稳定等。
分为头痛发作时吃的药和平时预防头痛吃的药。
治疗性药物
最常用于偏头痛的非特异性治疗药物是非甾体抗炎药,此类药物主要用于轻-中度偏头痛,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应避免长期或超剂量服用,因可能导致肝损伤或胃肠道反应。
如非特异性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则考虑使用特异性治疗药物。
特异性治疗药物主要为曲坦类药物,包括利扎曲普坦、舒马曲普、佐米曲普坦,此类药物可通过收缩脑血管、抑制神经痛觉传递,进而发挥镇痛作用。在头痛期任何时间应用均有效,首次应用有效,复发后再用仍有效,如首次应用无效,则换一种曲坦类,或改变剂量可能有效。曲坦类由于可导致血管痉挛和血压升高,所以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外周血管病、未经控制的高血压、18岁以下和65岁以上禁用。
另一种特异性治疗药物主要为麦角类制剂,如麦角胺和双氢麦角胺,虽疗效不及曲坦类,但具有半衰期长、头痛复发率低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发作持续时间长的患者,但要注意其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性头痛及其他不良反应。麦角胺咖啡因可用于某些轻中度偏头痛,由于合用咖啡因会增加依赖、成瘾的风险,已被列为第二类精神管制药品。
促胃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主要用于治疗头痛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同时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以发挥快速止痛效果。
倍他司汀可用于偏头痛伴有眩晕的治疗。
阿普唑仑有抗焦虑和镇静作用,用于偏头痛导致失眠的治疗。
预防性药物
对于发作频繁,发作时持续时间长,或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偏头痛患者,可考虑预防性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等。这些预防性药物简单介绍如下:
非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对于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证据充足。
如托吡酯、丙戊酸钠,多项研究支持这两种药对预防偏头痛有效。
如文拉法辛、阿米替林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尤其是合并有紧张型头痛或抑郁状态的患者。
偏头痛患者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手段
1、多用含镁丰富的食物,如核桃、花生、绿叶蔬菜等,对缓解偏头痛症状有一定好处。
2、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和有规律的锻炼有利于减少头痛发作。
3、避免饮食不规律,或食用奶酪、巧克力、熏鱼、酒等易诱发头痛的食物,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如咖啡因等。
4、避免声光刺激。
5、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
6、针灸疗法、放松疗法、生物反馈治疗、肌电反馈和认知行为疗法等。
偏头痛目前尚无根治的有效方法,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采取预防策略,正确使用治疗药物,可减少发生频率,减轻发病的严重程度。
审稿专家:武汉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药师 赖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