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坡草地、耕地、路旁水边潮湿处,常常能发现一种叶片形状与韭菜相似的杂草。这种植物在农民眼中被视为有害杂草,因为它生长迅速,根系异常强大,有“回头青”的恶称。由于其强大的养分吸收能力,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农民总是想方设法要将其清除,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它有很高的评价,盛赞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味药。
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别名有雀头香、香附子、香附米、莎草根、雷公头、苦羌头等。
《名医别录》以莎草根始载,列为中品,云:"莎草生田野,二月、八月采。"
《新修本草》谓:"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头香,所在有之,茎叶都似三棱,合和香用之。"
《本草纲目》谓:"莎叶如老韭叶而硬,光泽有剑脊棱,五六月中抽一茎,三棱中空,茎端复出数叶,开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细子,其根有须,须下结子一二枚,转相衍生,子上有细黑毛,大者如羊枣而两头尖,采得燎去毛,曝干货之。"
历代本草记载,与现今所用的原植物是一致的。
香附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香附在全国均有分布,喜生水边潮湿环境,耐寒。主要分布于山东、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以个大、质坚实、红棕色、香气浓者为佳。
香附为莎草科莎草的干燥根茎,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和须根断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1.香附 取原药材,除去毛须及杂质,碾成绿豆大颗粒,或润透,切薄片,干燥。生香附多入解表剂中,以理气解郁为主。
2.醋香附
醋香附专入肝经,舒肝止痛作用增强,并能消积化滞。
制作:
(1)取净香附颗粒或片,加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2)取净香附,加入定量的米醋,再加与米醋等量的水,共煮至醋液基本吸尽,再蒸5小时,闷片刻,取出微晾,切薄片,干燥。
3.四制香附
四制香附以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多用于治疗腹痛、经痛、月经不调等症。
制作:取净香附颗粒或片,加入定量的生姜汁、米醋、黄酒、食盐水拌匀,闷润至汁液被吸尽后,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4.酒香附
酒香附能通经脉,散结滞,多用于治疗寒疝腹痛。制作:取净香附颗粒或片,加入定量的黄酒拌匀,闷润至黄酒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5.香附炭
香附炭多用于妇女崩漏不止等。
制作:取净香附,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
香附在历史上曾有多种炮制方法,沿用至近代,各地习用品有几种,目前以醋香附应用较多。
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