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盘点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方法

发布日期:2024-07-09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管中药师 张玉凤

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时间都有一定的要求。“煎药之法,最宜深讲。”“方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其药必无效。”煎药方法是我们服用中药的重要一环,正确的煎药方法可以提高疗效。

所以,中药您煎对了吗?

煎药前不要洗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中药饮片在炮制加工过程中已经过净制处理;水洗可能会使有些中药的水溶性成分、粉末类药材(马勃、海金沙)、部分药材的有效成分丢失,影响药物疗效,所以泡药前不需要清洗。


浸泡

临床使用中药饮片多为干燥品,煎药前进行中药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缩短煎煮时间。

浸泡时间:根据药材性质而定。花、叶、茎类药材为主的组方,可浸泡30分钟;种子、果实、矿石、化石、贝壳类为主的组方,可浸泡60分钟。

加水量:一般以盖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中药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则需酌量加水。

注意:加水一次加足,不要煎煮途中数次加水。夏季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变;冬季可适当延长。


煎药器具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煎药,忌铜铁器。”铁、铝、铜、镀锡等金属器具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过程中会游离出金属离子,可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煎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所以不宜选用。

首选陶瓷器具、砂锅,其次为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陶器不会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砂锅导热均匀,热力缓和;不锈钢和搪瓷器具能抗酸耐碱。


煎煮时间

煎药时,先用武火(大火)煮至沸腾,然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一般中药一煎煮沸后,再文火煮20~30分钟;解表类、芳香类、清热类药物沸后,再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沸后,再煮40~60分钟。


特殊煎法

吴鞠通在银翘散后注:“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部分中药饮片因质地、性能及有效成分等不同,煎煮方法也不同,需特殊煎煮。特殊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

先煎:矿物、贝壳类药物,有效成分较难煎出,应打碎先煎,如龙骨、牡蛎、鳖甲、龟甲等,需加水先煎15~30分钟,煎煮过程中经常搅拌防粘锅。川乌、附子、草乌等一些毒性的药物,需先煎1~ 2h减毒,此时水量亦要适量增加,煎煮途中不可加入冷水。

后下:有效成分易挥发或破坏的药物,宜在其他药物即将煎好时放入,煎5分钟左右即可,以防有效成分散失,如薄荷、砂仁等。

包煎:有些药物黏性强,或为粉末状,或带有绒毛,宜先用纱布袋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辛夷、蒲黄等。

烊化: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后,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或直接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注意要勤搅拌。

另煎: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某些贵重药物须另煎,如人参,应切成小片,放入盅内,隔水炖2~3小时;对贵重而又难以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如羚羊角等,宜另煎2小时以上或磨汁、研粉服。

煎汤代水:某些药物质地轻疏,用量较多,体积较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可煎汤代水用。灶心土、糯稻根等,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


注意事项

中药煎煮糊了不能喝。应倒掉,洗净煎药器皿,重新换药煎煮。有的患者怕浪费,把煎糊的药用水洗一遍,再重新煎煮,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煎糊饮片的有效成分已经发生了改变,药效会降低或消失,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及副作用。

对于中药的服用方法,历代医家都很重视。“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


《伤寒论》的桂枝汤服药后须臾啜热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取微汗,病即愈,余约二升就毋须再服。若不汗,则依前法再服;又不汗,则缩短服药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中病即止。如果还没有好,可依法服到二、三剂。

《证治准绳》的鸡鸣散,“安置床头,次日五更时分,三五次冷服之。”不仅说明此方要“冷”服,而且须在“五更鸡鸣”时服,为了强调服药时间,还用鸡鸣散作方名。


按温度服药

温服

指将中药熬好、放温后再服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的中药都适合温服,在熬好之后马上将药汁滤出,放置至30-37℃时再服用。

热服

用于治疗寒症的,比如一些发散风寒的中药,如桂枝汤、麻黄汤,就应热服。将刚熬好的药汁趁热服用,之后再吃一些稀饭、热水,以增加药效。

冷服

一些中药需要放凉之后服用才会发挥其最大药效,一般适用于清热解毒的药物,特别是在夏天,一些用于解暑的中药就更适合冷服,如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等。


按疾病部位服药

除了按温度服药外,《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饮食而在夜。”即按疾病所在部位,分饭前、饭后、清晨或睡前服药。

饭前服

病在胸腹以下,胃、肝、肾等脏器疾病,宜饭前服药,这样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

饭后服

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药,能使药性上行。消食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也宜饭后服用。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应间隔30-60分钟,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清晨空腹服

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滋补性药物、润肠通便药、驱虫药、峻下逐水药宜晨起空腹服用。


按疾病性质服药

睡前服

安神药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以安眠;缓下通便药宜在睡前服,以便次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宜在临睡前服,以治疗梦遗滑精。

顿服

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一般适宜于病情比较急的患者,取急病急治之意。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采用顿服法,一次性服用,一次性给药,符合急病急治之原则。

定时服

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

不拘时服

不拘于一定的时间服用,也就是随时可以服用。对于急性病,病情凶险,则当不拘时服,可力挫病势,力挽狂澜,以救危急。


饮食禁忌

古今中医皆重视药、食之间的服用避忌,其目的是避免降低疗效和发生不良反应。服药期间,通常忌茶水、烟酒、生冷、油腻、辛辣、腥膻、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患者病情不同,饮食禁忌也有所区别。

  • 热性病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
  • 寒性病者应忌食生冷食物;
  • 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动物内脏及烟酒等;
  • 肝阳上亢、烦躁易怒者应忌食辣椒、胡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 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黏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 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