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为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味连、雅连主产于四川、湖北。云连主产于云南。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切薄片。以切面鲜黄、味极苦者为佳。
【性状特征】
味连 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雅连 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 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为以粗壮、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味极苦者为佳。
黄连片 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细小的须根。切面或碎断面鲜黄色或红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极苦。以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红黄色,味极苦者为佳。
酒黄连 形如黄连片,色泽加深。略有酒香气。以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红黄色,味极苦具酒香气者为佳。
萸黄连 形如黄连片,表面棕黄色。有吴茱萸的辛辣香气。以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红黄色,味极苦具辛辣香气者为佳。
姜黄连 形如黄连片,表面棕黄色,有姜的辛辣味。以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红黄色,味极苦具辛辣味者为佳。
1、【性味与归经】
味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2、【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痘,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疏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3、【效用分析】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苓,长于清中焦湿热,故用于湿热中阻,气机不畅,肮腹痞满,恶心呕吐吞酸。《神农本草经》载黄连主“肠癖腹痛下痢”,刘完素曰“能降火祛湿,而止泄痢,故治痢以之为君”,为湿热泻痢要药,可用于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珍珠囊》谓“其用有六:泻心火。
一也;祛中焦湿热。
二也;诸疮必用。
三也;祛风湿
四也;治赤眼暴发
五也;止中部见血
六也,”黄连入心经,功能泻火解毒,尤善清心经实火,可用治热病,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及热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血血。
入胃经,善清胃火,可用治胃火牙痛,消谷善饥。
入肝经,兼清肝火,可用于肝郁化火,横逆犯胃所致的呕吐吞酸。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疗疔毒,常用于热毒炽盛,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外用可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4、【本草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癖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2.《名医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避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3.《珍珠囊》“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祛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4.《药类法象》“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燥恶心,郁热在中焦,欲吐。”
5.《本草正义》“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
审稿专家: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刘锐锋 主任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