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卡片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一种肺炎,主要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
在中医的角度,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肺炎咳喘”范畴,普通MPP初期多见发热、咳嗽、咽红、气急、有汗等风热闭肺的证候群;极期则见高热不退、咳嗽、痰黄黏稠、痰涎壅盛、气急鼻扇等痰热闭肺的证候群;恢复期可见干咳、少痰、盗汗、低热、手足心热等阴虚肺热的证候群或咳嗽无力、食少纳呆、动则汗出、气短懒言等肺脾气虚的证候群。另外, 在南方地域和长夏季节还可见到身热不扬、咳嗽、咯痰不爽、食少腹胀、大便黏腻等湿热闭肺的证候群。
那么哪些中成药可以选用呢?又该如何用好这些中成药呢?下面从两个表格来认识一下。
儿童常见肺炎喘嗽中医证候特征
分期 | 中医证型 | 主症 | 次症 | 舌象、脉象 |
初期 | 风热闭肺 | 发热,咳嗽,咽红 | 气急有汗,口微渴,咯痰色黄 | 舌红,苔黄;脉浮数 |
极期 | 痰热闭肺 | 高热不退,咳嗽,痰黄黏稠 | 痰涎乘盛,气急鼻扇,面赤口渴,口周发绀 | 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
毒热闭肺 | 高热炽盛,喘憋,咳嗽 | 烦躁口渴,涕泪俱无,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 舌红芒刺,苔黄;脉洪数 | |
湿热闭肺 | 身热不扬,咳嗽,咯痰不爽 | 食少腹胀,大便黏腻,小便黄 |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 |
恢复期 | 阴虚肺热 | 干咳,少痰,盗汗 | 低热,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咽干 | 舌红而干,苔剥脱、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
肺脾气虚 | 咳嗽无力,食少纳呆 | 动则汗出,气短懒言,面白神疲,大便溏 | 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选择的中成药
药物 | 功能主治 | 中医证型 | 用法用量 |
急性期 | |||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 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 风热闭肺证 | <3岁以下:4 g/次,3次/天;3~7岁:4 g/次,4次/天;>7岁:8 g/次,3次/天。 |
清宣止咳颗粒 |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1~3岁:5 g/次;4~6岁:7.5 g/次;7~14岁:10 g/次,3次/天。 | |
金振口服液 |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 痰热闭肺证 | 6个月~1岁:5 mL/次,3 次/天;2~3岁:10 mL/次,2次/天;4~7岁:10 mL/次,3次/天;8~14岁:15 mL/次,3次/天。 |
复方鲜竹沥液 | 清热化痰止咳 | <3岁:5 mL/次;3~5岁:7 mL/次;5~10岁:10 mL/次;>10岁:20 mL/次,2~3次/天。 | |
肺力咳合剂 | 清热解毒,止咳祛痰 | <7岁:10 mL/次;7~14岁:15 mL/次,3次/天。 | |
小儿肺热清颗粒 |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 1~3岁:4 g/次;3~7岁:6 g/次;7~12岁:8 g/次;12~14岁:12 g/次,3次/天。 | |
小儿清肺化痰咀嚼片/泡腾片 |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 <1岁:1片/次;1~5岁:2片/次;>5岁:3~4片/次,2~3次/天。 | |
小儿牛黄清心散 | 清热化痰、镇惊止痉 | 邪陷厥阴证 | <1岁:1/2袋/次;1~3岁:1袋/次;>3岁酌增;1~2次/天。 |
紫雪散 | 清热开窍,止痉安神 | <1岁:0.3 g/次;5岁以内每增1岁递增0.3 g,1次/天,>5岁酌情服用。成人1.5~3 g/次,2次/天。 | |
恢复期 | |||
养阴清肺口服液 | 养阴润肺,清热利咽 | 正虚邪恋证 | <3岁:2.5 mL/次;3~5岁:3.5 mL/次;5~10岁:5 mL/次;>10岁:10 mL/次,2~3次/天。 |
小儿肺咳颗粒 | 健脾益肺,止咳平喘 | 肺脾两虚证 | <1岁:2 g/次;1~4岁:3 g/次;5~8岁:6 g/次,3次/天。 |
玉屏风颗粒 | 益气固表止汗 | 1~3岁:5 g/次;3~6岁:10 g/次;>6岁:15 g/次,2次/天。 | |
槐杞黄颗粒 | 益气养阴 | 1~3岁:半袋/次;3~12岁:1袋/次,2次/天。 |
药师提醒
以上中成药也讲究辨证施治,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服用时忌浓茶、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中成药和西药同服,最好错开间隔1小时。
肺炎支原体感染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选用半流质饮食,如易消化的瘦肉粥、面条、馒头、馄饨等。
蛋白质的补充,如乳制品、精瘦肉、鸡蛋、大豆及其制品等。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加新鲜蔬果的食用量。
增加对于温水的饮用量,3-6岁患儿每日饮水量600-800毫升,6-10岁患儿每日饮水量800-1000毫升,发热情况下可酌情加量,建议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
生病期间尽量避免高糖高盐高油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作者: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主管药师 冯婉华
审稿专家:
一审: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张涛
二审: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莫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