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热、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真菌茯苓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外皮薄而粗糙,有明显隆起的皱纹,常附有泥土。体重,质坚硬,不易破开,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粉粒状,嚼之粘牙。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
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
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1、苓:偏入气分,长于补脾利湿宁心,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喘,呕恶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
2、茯苓皮:最善走表,善利肌表之水,功效方面以利水消肿为长,临床多用于皮肤水肿。
3、茯神:宁心安神为其所长,多用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等。
· 用量
10-15g。
·注意事项
本品性泄利,故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 化学成分
主要含多糖,以β-茯苓聚糖含量最高;三萜类成分:茯苓酸,块苓酸,齿孔酸等;甾醇类成分:麦角甾醇等;还含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腺嘌呤等。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利尿、调节免疫、抗移植排斥、抗肿瘤、延缓衰老、降血脂和保肝等作用。
·方剂举隅
五苓散 | |
来源 | 《伤寒论》 |
组成 | 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
功能与主治 |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适用于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
01、茯苓饼
材料:茯苓、糯米饭、白砂糖。
做法:先把准备好的茯苓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糯米饭以及白砂糖,加入适量的清水进行搅拌。最后把糊状物质放入平底锅中烙成饼食用。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宁心安神。
02、四神猪肚汤
材料:茯苓、山药、芡实、莲子各15g;猪肚1个;红枣3个;生姜6片;食盐、黄酒、生粉适量。
做法:将茯苓、山药、芡实、莲子浸泡1小时,备用;猪肚用生粉、食盐、黄酒揉1分钟左右,洗净,焯水后,切条备用;把所有材料放入汤盅内,加适量清水,煲1.5小时后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安神,健脾养胃。
03、五指毛桃茯苓汤
材料:五指毛桃15g、茯苓15g、薏苡仁15g、枸杞子5g、红枣3个、猪骨适量。
做法:五指毛桃、薏苡仁、茯苓先浸泡半小时,将猪骨洗净焯水后,把所有材料放入汤盅内,加适量清水,煲1.5小时后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化湿。
审稿专家:广东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魏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