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来儿童药物门诊咨询湿疹(特应性皮炎)用药的家属多了起来。
这些孩子多数年龄段在1个月-2岁之间,家长们在咨询之前很多已经尝试过各种网购保湿剂,细心的妈妈们还拍下来就诊记录和药品照片,问题是保湿效果大多不理想。
湿疹宝宝究竟如何保湿?
我把近期咨询较多的问题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因为湿疹患者的皮肤缺乏角质层脂质以及保湿因子(丝聚蛋白分解产生的吸水性氨基酸混合物),皮肤屏障处于受损状态。已有较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显示,润肤剂和保湿剂具有减少轻中度湿疹的症状和发作频率。所以保湿润肤一直是湿疗的基础治疗。
这里我们说的保湿剂其实包含了封闭性润肤剂和吸湿剂。
封闭性润肤剂包括凡士林、羊毛脂、矿物油、植物油、蜂蜡、神经酰胺和硅油等,可以形成一层油膜,减少水分蒸发。
吸湿剂则是具有高效吸水性的吸湿性物质,可以将水分吸引至角质层,如甘油、山梨醇、丙二醇或外用尿素,但需要注意的是丙二醇和高浓度的尿素具有刺激性及毒性,应避免在2岁以下儿童应用(家长们可以看看自己网购的产品成分表与配比)。
一些纯油类则不推荐,如橄榄油、椰子油等,由于油酸含量过高,会增加经表皮水量的丢失。这也是家长们反馈单纯用婴儿油类保湿效果也不理想的原因。
也建议避免含有花生、燕麦等(可能有过敏成份)和羊毛脂、甲基异噻唑啉酮等(半抗原成分也有致过敏风险)的产品,以免增加过敏风险。
建议首选水分含量较低的厚重乳膏或无水软膏,成份以上面提到的封闭性润肤剂为主,吸湿剂为辅,才能构成一个良好的保湿剂。
足量的皮肤保湿能够有效帮助受损的皮肤屏障功能恢复。
我们最常跟家属交代的是保湿剂厚涂,一天多次。到底什么叫厚涂?量怎么把握?2020年版《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和2022年的基层版推荐的保湿剂用量是,建议儿童每周用量100-250g。大家可以看下自己的保湿剂规格,这个量真的不少,以我院皮肤自制药硅油乳膏为例,一支30g,一周大概要用掉3支的量。结合湿疹的面积和干燥程度,具体用量可以根据皮肤状态调整,目标就是让孩子湿疹部位的皮肤保持湿润状态。
洗浴后应立即使用保湿剂。洗浴温度在32-37℃,洗浴时间5-10min(不宜频繁洗浴)。
在门诊,我们常常跟患者说的是:
保湿剂与外用激素:先薄涂一层激素药膏,再厚涂保湿剂;
保湿剂与外用抗菌药物:先涂外用抗菌药物,再涂保湿剂;
但2022年版《功效型护肤品在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指南》中认为润肤剂与外用药物使用顺序与疗效无关,也就是说保湿剂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先涂哪一个后涂哪一个可能并不会改变疗效。这个结论的原始研究来源于马来西亚的46例4个月-5岁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研究,发现先涂润肤剂+后涂外用激素组与先涂外用激素+后涂润肤剂组的疗效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传统观点认为如果外用药物是霜剂,就先涂霜剂再涂保湿剂;如果外用药物是膏剂,则先涂保湿剂后涂药物膏剂。
如果大家实在搞不清楚,就记得厚重的保湿剂放在后面涂。
在湿疹进展期,保湿剂与其他外用药联合治疗;恢复期时,减少或停用其他外用药物,单纯外用保湿剂护肤,以防止复发。
湿疹是一种容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家长们往往需要做好长期护理的心理预期。对于有诱发加重因素的婴幼儿,专科医生的问诊需要非常仔细,尽量识别出诱发因素并尝试消除(比如皮肤过热、环境干燥、洗浴后未保湿、溶剂暴露、尘螨、动物皮屑致敏等);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规范保湿是帮助孩子恢复皮肤屏障功能的基础治疗。无论自购保湿剂还是用医院自制药,都建议做个成分党,多点儿药知识,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