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一文全面了解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发布日期:2023-12-10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龙川县中医院主管药师 黄小娜

前言

作为医药界里程碑式发现的抗菌药物,挽救了千千万万的危重感染病人,但由于其广泛的应用甚至滥用,致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新药研发的速度,社会逐渐朝着无药可用的方向进展。

为将抗菌药物使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有限的抗菌药物得到持续应用,各国纷纷设定了相关考核指标,其中我国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作为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指标。我们医务人员都知道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临床使用抗菌药物需要管控的重点指标,可以说对它的名字如雷贯耳,但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到底是什么却很模糊。下面由黄药师为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释义

DDD值

DDD: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是指一个药品主要适应症用于成年人维持日剂量。WHO会定期根据相关研究/监测数据对抗菌药物的DDD值进行更新供参考使用。需要注意的是,DDD本身不是我们实际的用药剂量,而只是人为设置的一个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例如:根据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说明书,不同感染性疾病推荐日剂量是不一样的,没有统一标准也就不利于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所以选取主要适应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用于成年人的维持日剂量0.5g作为统计的标准单位,即左氧氟沙星DDD值为0.5g。


DDD特点

1.由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特殊性,其具有或者不具有抗菌活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DDD值只考虑β-内酰胺类药物的含量,不统计酶抑制剂的量。例如: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这三者的DDD值均为14g。同样的,统计消耗时只计算哌拉西林的量,不统计舒巴坦或他唑巴坦的量。

2. 部分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不同,DDD值也有所不同。例如:如阿莫西林口服剂型DDD值为1.5g,注射剂型为3g。

3.儿童没有另外设定DDD值,参考成人量计算。


DDDs

DDDs:DDD数,表示用药频度。DDDs可反映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某抗菌药物DDDs大,说明用药频度高,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DDDs小,则表示该药使用较少。



DDDs特点

不同药品、不同科室之间DDDs均可以累加计算。

例如:某医院某个月有两个科室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A科室一共使用了左氧氟沙星50.5g、哌拉西林1400g、哌拉西林舒巴坦140g。B科室一共使用了阿莫西林胶囊150g,注射用阿莫西林300g,左氧氟沙星50g,则:

1.A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总DDDS=50.5g/0.5g(左氧氟沙星)+1400g/14g(哌拉西林)+140g/14g(哌拉西林舒巴坦)=211DDD

2.B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总DDDS=150g/1.5(阿莫西林胶囊)+300g/3g(注射用阿莫西林)+50g/0.5g(左氧氟沙星)=300DDD

3.全院使用抗菌药物总DDDS=211+300=511DDD


05 AUD

AU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s表示,通俗点就是每日每100个患者一共使用了多少个成人日剂量的抗菌药物。AUD可以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和强度,利于临床合理、规范应用抗菌药物,从而减少细菌耐药发生。



AUD特点

1.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s(相当于100个患者每日最多只能分配40个成人维持日剂量的抗菌药物,因此临床医生需把抗菌药物用在真正需要它的患者身上),口腔医院不超过40DDDs,肿瘤医院不超过30DDDs,儿童医院不超过20DDDs,精神病医院不超过5DDDs,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不超过40DDDs。同样的,医院各科室病种不同,使用抗菌药物需求有所差异,医院应按科室病种情况合理设置各科室目标值。

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只统计抗细菌和抗真菌药,不统计抗病毒、抗结核等其他抗微生物类药物,也不计算外用的和出院带药的抗菌药物。


临床有哪些对策可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从上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公式可知,要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要么变大分母,要么变小分子,而同期收治的患者人天数很难人为增加,因此临床主要通过减少抗菌药物的消耗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可采取具体措施如下:

1.避免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无感染指征(发热、血象增高、临床症状和体征等)不使用抗菌药物。

2.严格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如无高危因素患者的清洁手术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3.减少抗菌药物的日剂量,在能够控制患者感染的前提下,尽量控制日剂量低于该药品的DDD值,如轻症可以减少用药剂量,尿路感染使用在尿中浓度高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减少用药剂量,儿童、老年患者、低体重患者、肝肾不全患者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使用剂量。

4.使用抗菌药物应遵循PK/PD理论,提高疗效,缩短患者用药时间,从而减少总用药量。

5.当感染控制时,及时降阶梯用药或改为口服药序贯治疗。

6.控制合理的抗感染疗程

对于感染患者的治疗,在确保感染得到控制,不会导致感染复发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同时严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

7.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严格把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①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力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及2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

③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某些侵袭性真菌病;

④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可适当减少剂量以减轻药物毒性反应,如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合用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前者用量可减少,从而减少毒性反应;

⑤临床感染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用即可,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用仅适用于个别情况。

8.规范医嘱的开具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包括出院带药1,临床医生需将患者出院后需序贯使用的口服抗菌药物开具出院带药医嘱,如开具其他类型的医嘱则有可能将这部分药也计算进使用强度中去,从而使结果比实际偏高。


医院如何快速正确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统计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必须借助信息系统。下面以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的美康合理用药系统为例分享如何做好相关维护从而使系统的统计快速且准确。

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只统计抗细菌/抗真菌药

进行药品信息维护,根据抗菌药物类别勾选抗细菌药或抗真菌药。


2.统计时需抗菌药物DDD值

根据WHO定期更新的抗菌药物DDD值及时维护更新本院每个抗菌药物的DDD值。


3.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只计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含量,不统计酶抑制剂的量。

维护抗菌药物计价单位与DDD值单位的换算关系。

(1)非复方制剂,如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0.5g/袋),维护1g=1g,1ml=0.005g,1袋=0.5g

(2)一个比较特殊的药,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推荐剂量以亚胺培南的使用量表示,维护1g=1g,1瓶=0.5g

(3)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g/瓶 头孢哌酮1.6g与他唑巴坦0.4g),按主药头孢哌酮比例维护1g=0.8g,1瓶=1.6g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计算外用的抗菌药物,

信息系统工程师告知系统计算逻辑为如给药途径的类型是口服、注射(全身)或其他(全身)则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据此医院所有给药途径的根据实际情况维护好类型。


5.如何统计抗菌药物的消耗量?

系统提供了以下两种统计方式:

某药品DDDs=(该药品使用数量×换算关系)÷该药品DDD值

某药品DDDs=(该药品单次使用剂量×执行次数×换算关系)÷该药品DDD值

因为临床存在使用的单次剂量不是整瓶/支/袋的,因此第2个公式统计的消耗量才是患者实际的抗菌药物使用量,用于统计使用强度比较准确。


6.统计对象

分子是出院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的抗菌药物消耗量,分母则是同一时间段所有出院患者总人天数,如统计2023年9月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母是2023年9月份所有出院患者的总住院天数,分子则是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的抗菌药物量。药学人员可以根据统计口径,人工计算某一时间段医院/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并将人工计算结果与系统计算结果对比验证系统计算的正确性。


总结

以上通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释义、临床如何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及本院如何快速正确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兹此供广大医务人员学习参考,共同致力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审稿专家:龙川县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 陈英娇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