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三伏至,冬病夏治正当时

发布日期:2023-07-26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药师 区桂珊

伴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我们迎来真正的盛夏,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三伏天。出门5分钟,流汗两小时,已经不足以概括广东有多热,更多小伙伴则表示我们是靠空调“续命”的。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伏邪,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期,今年的入伏时间为7月11日,仍然是加长版40天的三伏天。

俗话说“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黄帝内经》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相通,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因此到了中伏气温到达了顶峰,自然界的阳气也最旺盛,同时人体的阳气也最为充沛。因此三伏天是养生的好时节,也是除病根的好时机。


高温何谓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冬天容易发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待到夏天人体和自然阳气最旺盛的三伏时节,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抓住时机补充人体阳气,排出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使抗病御寒能力增加,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候,人体阳气向外耗散浮于体表,皮肤腠里疏松,毛孔开放,体内的经络气血流通快,而五脏六腑相对虚寒,人体呈现出一片外热里寒的状态,此时最适宜借助温阳的方式来驱散体内寒气。


高温何谓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冬天容易发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待到夏天人体和自然阳气最旺盛的三伏时节,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抓住时机补充人体阳气,排出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使抗病御寒能力增加,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候,人体阳气向外耗散浮于体表,皮肤腠里疏松,毛孔开放,体内的经络气血流通快,而五脏六腑相对虚寒,人体呈现出一片外热里寒的状态,此时最适宜借助温阳的方式来驱散体内寒气。

冬病夏治





适宜人群(虚证、寒证、湿证)

呼吸疾病

体虚易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

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疾病

慢性肠炎、慢性胃炎、

胃肠功能紊乱等;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

产后关节痛;

骨关节病

风湿性关节炎、骨关

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亚健康状态

疲劳乏力、头晕困倦、

四肢寒凉、恶风怕冷等;


儿科疾病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

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

不良、厌食、腹泻、腹痛属脾胃虚

寒者;小儿遗尿等。

食疗用“姜”

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本草纲目》记载:“生姜,益脾胃,散风寒。”民间俗语有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说明在夏季的时候适当吃姜对身体大有裨益。夏季天气炎热,容易食欲不振,炒菜或煲粥时加上生姜,能开开胃口。而且夏天进出空调房容易感受风寒,出现打喷嚏、流清涕、手脚冰凉等情况,及时煮上一杯红糖姜水能有效驱寒。


外用“天灸”

在每年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进行天灸治疗,应用温经散寒、逐痰平喘、通络止痛的中药(如辛夷、白芷、细辛、麻黄、丁香、白芥子、半夏、甘遂、延胡索等)对穴位产生刺激,达到温通经脉、助阳散寒、调和阴阳的功效,以扶助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三伏天灸作为一种预防性的方法,适合任何体质人群,尤其是体质偏虚、阳虚、以及风寒湿型的人群。

泡脚用“艾”

艾叶性温,能温经散寒,回升阳气,调理气血,能自动寻找阴寒病所,又称为“纯阳之草”。艾叶泡脚能间接治疗阳虚寒盛、气血亏虚型的相关疾病。在日常泡脚中应注意艾叶泡脚次数不宜过多,一周2到3次即可,另外阴虚血热者(如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咽干口燥,唇红等)不宜用艾叶泡脚。常年在空调房工作或学习,越来越多人感慨自己出汗已经不多了。在三伏天多泡脚有助于顺应自然,提升阳气,令汗出有道。另外,还能通过艾灸、拔罐的方式来扶阳、祛寒湿。


多晒晒“背”

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在后背有条很重要的经脉,叫“督脉”,督脉总管人体一身阳气,古人称督脉为“阳脉之海”,经常晒晒后背,能借助大自然的阳气有效补充人体阳气,尤其适合阳虚体质人群(如体虚怕冷,手脚冰凉等)。现代人一天到晚待在空调房,早出晚归的工作,每天能晒到阳光的时间较少。因此晒背也适合绝大对数人群。

晒背最适宜在早上9:00-11:00,晒背不晒头,以防头晕,中暑。因此晒背时最好戴帽子或者打把伞,一般晒30--60分钟,晒后及时补充水分,如常温酸梅汤、绿豆汤、淡盐水等,等身凉汗干后才能进入空调房。




结语:

在三伏天期间采用这些方法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对于虚寒性、消化性系统疾病如腹痛、泄泻,妇科疾病如痛经等。冬病夏治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大家也要注意日常保健,比如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伏天少吃寒凉饮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乐观、适度锻炼等等,遵循天人合一,感受四季的温热寒凉,不与大自然的规律作对抗。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李咏梅、罗骞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