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防疫的攻坚时刻,发热患者只能到发热门急诊就诊,很多人会觉得去了那我们的感染概率可能会更高,该怎么办呢?很多宝爸宝妈们可能就选择自行使用退热药处理,遇到宝宝发热先莫慌!请静下心来看完本科普再决定如何应急。
宝宝一发烧,家长就开始使退热药,担心烧到脑子,这样做对吗?
退热药可不可以用?
什么时候用?
持续发热会对娃有什么影响?
在这要重点强调一下,退热药使用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患者的舒适度(舒适度的评估可以从患儿的精神、情绪、进食、活动及睡眠等多个维度来进行),而非单纯追求恢复正常体温。要真正地达到退热及避免再次发热,最关键的是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而非依靠退热药的使用。
用药不能随意,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或者药品说明书使用。
根据最新指南:对≥2月龄、腋温≥38.2℃,或因发热导致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应给予退热药物。
临床常用于儿童的退热药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两种药物的区别请见下表。
退热药使用的常见疑问、误区和注意事项:
我娃用了对乙酰氨基酚依然没有退热,能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布洛芬吗?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易踩雷的点。二者的交替使用或者联合使用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不能提高患儿的舒适度。交替或联合使用容易出现用量错误、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不推荐两药联合或交替用于退热治疗!
退药热使用后无效,能否再次使用?
退热药物使用后多在30-60min体温开始下降,如果患儿仍高热不退,不宜短期内重复使用退烧药,一般间隔4小时以上,一天不超四次。要想彻底降温以致恢复正常,我们最主要的是重点关注病因的查找与治疗,退烧药的使用只是辅助,而不是根本,切不能过度使用。
退热药的服用剂量该如何计算才算有效?
建议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每次服用的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因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体重差异较大,如果单纯根据年龄范围来决定退热药的使用剂量不能有效退热。
服用完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后,还可以常规服用含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吗?
不推荐。大部分的复方感冒药都含有退热成分,尤其是带有“氨”、“酚”、“氨酚”等字眼,基本都含有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不能同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同服则意味着退热药效叠加,服用过量,会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
那些年曾踩过的雷,你是否有中招?
高热时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传统老式用于退热的物理降温法如:乙醇擦身、冰水灌肠等,这些往往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易引起寒战、起鸡皮疙瘩、哭闹等,同时过度或大面积使用物理方法冷却身体,会适得其反导致机体通过加强产热和进一步减少散热来抵抗物理降温的作用。
1、肝功能异常伴发热的患儿需注意
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注意依赖肝细胞药物代谢酶P450的作用,肝功能异常的人群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易引起肝细胞坏死,因此建议这类人群必要时选用布洛芬。
2、肾功能异常伴发热的患儿需注意
布洛芬有加重肾脏损害的可能性,严重者会导致肾小管、肾乳头坏死的风险,肾功能损伤中毒及以上异常或肾功能不全伴发热的患儿,禁用布洛芬,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3、心力衰竭与心功能不全患儿伴发热需注意
人体发热时心率增快,心肌耗氧增加,心脏负荷增加,可导致原有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患儿的心功能进一步恶化,也可诱发心律失常。
因布洛芬会增加心力衰竭风险,不用于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儿的解热镇痛治疗,这类人群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但应警惕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有肝毒性。
4、出血性疾病伴发热患儿需注意
布洛芬可减少血小板聚集,因此不推荐布洛芬用于伴活动性消化溃疡、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儿,必要时权衡利弊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来退热。
5、“蚕豆病宝宝”需注意
“蚕豆病宝宝”需禁用对乙酰氨基酚,需经医师或药师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布洛芬退热。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见下表)
写在最后,一旦宝宝们发热了,家长要学会“察言观色”,先看小孩精神是否跟平常一样:活蹦乱跳,能吃能睡能玩的话,家长们则不必过度担心,注意细心护理和照料,给宝宝多喝水、多吃流体类的食物,优先使用合理的物理方式降温。如果宝宝们精神不好,体温持续没退,则需要考虑使用退热药,或前往医院就诊。
审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刘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