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世界爱耳日主题是:保护听力,终生受益。在人类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耳朵是我们与自然、社会及彼此沟通的桥梁,它不仅帮助我们维持身体的平衡,更是我们参与社会各项活动的基础。
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本可以用聆听感知世界,但是却因为某场意外,听力被悄悄地“偷走了”,而偷走听力的主要“窃贼”就是我们熟知的药物。
那么,药物为什么引起耳毒性?哪些药物都会引起耳毒性?引起药物性耳聋的因素又有哪些?如何预防药物引起的耳毒性?带着这些问题,下面就由药盾公益药师为大家逐一解惑。
药物的耳毒性是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种,很多治疗疾病的药物会对耳部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耳部最易受到药物损害的部位是耳蜗、前庭、血管纹,主要受损的是第八对脑神经;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耳鸣、耳聋、眩晕和平衡失调。药物的耳毒性可发生在用药期间,也可在停药后发现,甚至在停药后一年或若干年以后仍可继续恶化。
大约有130种药物具有耳毒性,这些药物可以分为6大类,分别是:
① 抗菌药物类,包括氨基糖苷类(代表药物: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大环内酯类(代表药物:红霉素)、糖肽类抗生素(代表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四环素类,并且抗菌药物是主要的耳毒性药物;
② 非甾体抗炎药,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
③ 抗肿瘤药物,包括顺铂、卡铂、长春新碱、氮芥等;
④ 袢利尿药,包括呋塞米、依他尼酸等;
⑤ 抗疟药,包括奎宁、氯喹等;
⑥ 其它类,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局麻药(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螯合剂(去铁胺)、干扰素等。
是不是所有耳毒性的药物都不能服用呢?答案当然是的否定的!药物耳毒性的发生是有一定的条件和概率的,并非所有人在服用这些药物时都会导致耳聋,只有在特定的条件或因素的影响下才会导致药物性耳聋。导致药物耳毒性的因素主要有:
给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一般来讲药物的日剂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导致耳毒性的概率也就越大;
给药途经,就耳毒性来讲,椎管内给药最危险,其次是静脉给药和肌肉注射,口服给药在正常情况下耳毒性相对较小;
联合用药,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耳毒性药物联合应用时,耳毒性发生的几率就会明显增高;
特殊生理病理状况,大多数耳毒性药物经肾排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会因药物排泄发生障碍引起药物蓄积,更容易产生耳毒性;
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妇女、儿童、老年人、有遗传性耳聋家族史的患者也较正常人群对耳毒性的药物更敏感。
由于药物中毒性耳聋发生后,危害大、恢复难,因此防微杜渐、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特别重要。预防药物性耳聋的措施主要有:
加强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宣传,严禁滥用耳毒性药物;
严格掌握耳毒性药物的适应症,谨慎使用抗菌药物,非用不可时尽量减少剂量和缩短用药时间;
注意特殊人群用药,孕妇用药应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的药物,儿童及老年人使用耳毒性药物时需谨慎,从小剂量开始,建议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加强耳毒性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护,注意监测患者是否有眩晕、耳呜等先兆症状,有条件时可进行进行听力监测。
最后,药师提醒:保护听力,终生受益,不让听力影响您的生活,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药物性耳聋的发生。
审稿专家:辽宁省金秋医院,副主任药师 陈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