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治急喉痹的故事
[时珍曰]按庞安时伤寒总病论云:元祐五年,自春至秋,蕲、黄二郡人患急喉痹,十死八九,速者半日、一日而死。黄州推官潘昌言得黑龙膏方,救活数十人也。其方治九种喉痹:急喉痹、缠喉风、结喉、烂喉、遁虫、虫喋、重舌、木舌、飞丝入口。用大皂荚四十挺切,水三斗,浸一夜,煎至一斗半。入人参末半两,甘草末一两,煎至五升,去滓。入无灰酒一升,釜煤二匕,煎如饧,入瓶封,埋地中一夜。每温酒化下一匙,或扫入喉内,取恶涎为度。后含甘草片。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皂荚“发明”
中文释义
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从春天到秋天,蕲州和黄州两个地方的居民遭遇了一种急性喉痹的疾病。患者起病急,咽喉肿痛迅速,胸闷气促,吞咽不利,痰涎壅盛,声如拽锯。这种疾病导致很多人死亡,其中十有八九无法幸存,病情发展迅速的患者可能在半天到一天内就会去世。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黄州府的一位主事的官员潘昌言找到了一种名为“黑龙膏”的中药方剂,成功地救治了数十人。这个方剂可以治疗多种不同类型的咽喉部疾病,包括急喉痹、缠喉风、结喉、烂喉、寄生虫病、重舌、木舌以及飞丝入口等病症。黑龙膏的制作方法如下:将四十条大皂荚切成小段,用三斗水浸泡一夜后煎煮至一斗半。然后加入半两人参末和一两甘草末,继续煎煮至五升,过滤掉渣滓。接着加入一升质量上好的黄酒和两勺百草霜,再次煎煮至浓稠状,装入瓶中密封,并埋入地下过夜。使用时,每次取一匙温酒化开或直接刮入喉内,直到症状缓解,最后含服一片甘草片以减轻不适感。
皂荚得名
皂荚为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果实,关于皂荚的命名,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荚之树皂,故名。广志谓之鸡栖子,曾氏方谓之乌犀,外丹本草谓之悬刀。”,其别名还有:皂角、大(长)皂荚、大(长)皂角、猪牙皂(小皂荚)。因生长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名字,一般认为皂荚树的干燥成熟的果实为大皂荚或长皂荚,皂荚树上的不发育的果实为猪牙皂,也称小皂荚。此外,也因入药部位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如皂荚树枝上的棘刺称为皂角刺、皂荚树果实里的种子称为皂荚子、皂荚树的叶称为皂荚叶、皂荚树的茎皮和根皮称为皂荚木皮等,均供药用。
药用历史
汉代《神农本草经》
载:“皂荚,味辛咸温。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生川谷。”
南北朝《名医别录》
记载其功效:“疗腹胀满,消谷,除咳嗽囊结,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
唐《药性论》
云:“皂荚,主破坚瘕,腹中痛,能堕胎。将皂荚于酒中,取尽其精,于火内煎之成膏,涂帛,贴一切肿毒,兼能止痛。”
五代《日华子本草》
云:“皂荚,通关节,除头风,消痰,杀劳虫,治骨蒸,开胃及中风口噤。入药去皮、子,以酥久用。”
明《本草纲目》
载其“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风疠疥癣。”
清《本草崇原》
载:“气味辛咸温,有小毒。主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
《中国药典》(2020年版)
载其“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咳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道地产地
皂荚树原产于中国,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特有种,也是《中国药典》规定的唯一的药用品种,皂荚作为药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但未提及产地,古代关于皂荚产地的最早记载首见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名医别录》:“皂荚生雍州山谷及鲁、邹县,如猪牙皂者良。九月、十月采荚,阴干。今处处有之,长尺二者良。”宋朝苏颂在《本草图经》中记载:“皂荚出雍州川谷及鲁邹县,今所在有之,以怀、孟州者为胜。”雍州为今之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新疆部分地区,鲁、邹县为山东地区,怀、孟州者为今天的河南部分地区,可见古代皂荚在北方地区均有产,但是以河南地区所产者质量为优。
今天皂荚在我国分布较广,北起河北、山西,南达福建、广东、广西,西至陕西、宁夏、甘肃、四川、贵州、云南,东及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区),分布与栽培覆盖区约占国土面积的50%。
今天皂荚类药材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是以河南为主的,其中河南洛阳嵩县的皂荚知名度较高。地处八百里伏牛山的嵩县,素来就有“豫西天然药库”之称。皂荚树的种植历史悠久,据2008年河南省第三次古树名木调查,嵩县现有百年以上的散生皂荚古树达386株,现已大面积种植。2021年10月12日,第一届中国皂角产业发展大会在嵩县召开,嵩县因其皂荚的产量大、质量优而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分别授予“中国皂角之乡”称号。
种类及混用品区别
皂荚与猪牙皂
在《中药学》教材皂荚项下载“皂荚,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而在其下又收载“附药”牙皂,载:“牙皂,又叫猪牙皂,为豆科植物猪牙皂的果实,性味、功效、用量与皂荚相同”。从其描述看皂荚和猪牙皂似乎是二种不同来源的中药,实际上二者是同一种来源的中药,《中国药典》2015版开始将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分为猪牙皂(皂荚的不育果实)、大皂角(干燥成熟果实),猪牙皂是普通皂荚树因衰老、受伤等原因,结出发育不正常的果实。
皂荚与猪牙皂的外观区别:
皂荚:
果实呈扁长的剑鞘状而略弯曲,长15-20cm,宽2-3.5cm,厚0.8-1.5cm,表面深紫棕色至黑棕色,被灰色粉霜,种子所在处隆起,基部渐狭而略弯,有短果柄或果柄痕。两侧有明显的纵棱线,摇之有响声,质硬,剖开后,果皮断面黄色,纤维性。种子多数,扁椭圆形,黄棕色,光滑。气特异,有强烈刺激性,粉末嗅之有催嚏性,味辛辣。以肥厚、色紫褐者为佳。
猪牙皂:
不同之处在略扁,弯曲作镰刀状,长4-12cm,直径0.5-1.2cm。纵向剖开可见整齐的凹窝,偶有发育不全的种子。气微、有刺激性。以个小、饱满、色紫黑、有光泽、肉多而粘、断面淡绿色者为佳。
常见混用品鉴别
肥皂荚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皂荚”条下亦另外记载了这种“肥皂荚”,此种皂荚“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两种植物同科,但种属不同:
皂荚为皂荚属皂荚种,肥皂荚为肥皂荚属肥皂荚种,又名肉皂角、肥皂角、肥猪皂、肉皂荚、油皂等,其树皮具明显的白色皮孔,当年生枝被锈或白色短柔毛,后变无毛;小叶互生,长圆形;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或带紫色;荚果长圆形,扁平或膨胀,肥厚多肉,两面膨起,果瓣革质,褐棕或红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种子近球形,稍扁,黑色。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南方地区为主。本品的主要功效作用为涤痰除垢,解毒杀虫,主咳嗽痰壅,风湿肿痛,痢疾,肠风,便毒,疥癣。
无患子
无患子又名肥株子、木患子、油株子、菩提子、鬼见愁。《本草纲目》记载:“生高山中。树甚高大,枝叶皆如椿,特其叶对生。五六月开白花。结实大如弹丸,状如银杏及苦楝子,生青熟黄,老则文皱。”无患子为无患子科无患子属落叶或常绿乔木,树皮灰白色,平滑不裂;小枝无毛,芽两个叠生;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花黄白色或带淡紫色,成顶生多花圆锥花序;果实球形,熟时黄色或棕黄色,内里的种子为黑色球形。种子可制作天然的洗洁剂,用于日常洗涤;果皮含无患子皂苷,可制造“天然无公害洗洁剂”;果核经常用于制作天然工艺品及佛教念珠。本品有清热化痰、止痛消积之效,可用于治疗喉痹、心胃气痛、风湿痛、虫积、积食引起的腹痛、毒虫叮咬以及无名肿毒,
山皂荚
又称日本皂荚,落叶乔木或小乔木,可高达25米。小枝紫褐色或脱皮后呈灰绿色;刺紫褐色至棕黑色,粗壮略扁,常分枝。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卵状长圆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先端圆钝,有时微凹,基部宽楔形或圆,微偏斜。花黄绿色,组成穗状花序;雄花序总状,雌花序穗状。荚果带形,扁平,不规则旋扭或弯曲作镰刀状,果瓣革质,棕色或棕黑色,常具泡状隆起;种子椭圆形,深棕色。山皂荚产于中国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日本、朝鲜也有分布。山皂荚木材坚实,可作建筑、器具、支柱等用材;株形优美,可用作园景树、行道树及庭荫树。本品辛、温,有小毒。祛痰开窍。用于中风,痫症,痰涎涌盛,痰多咳喘。
毒性及解救
皂荚的毒性
皂荚所含的皂荚苷有毒,对胃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胃黏膜被破坏而吸收中毒,故用量过大,误食种子或豆荚,及注射用药均可致毒性反应。初期咽干、上腹饱胀及灼热感,继之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腹泻,大便多呈水样,带泡沫。并有溶血现象,出现面色苍白、黄疸、腰痛、血红蛋白尿及缺氧症状等。同时出现头痛、头晕、全身衰弱无力及四肢酸麻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呼吸麻痹、肾衰而致死亡。
中毒后解救
(1)中毒早期应立即催吐、洗胃,并口服牛乳、蛋清等以保护胃黏膜,必要时可导泄;
(2)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促进毒素排泄;
(3)有溶血征象者,应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严重者输血、给氧、酌用可的松类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并作对症处理。
(4)中药解毒:以生姜、香薷、赤芍、乌药各9g,藿香、羌活各6g,大腹皮12g,水煎服,或以黄柏9g,甘草6g,水煎服。
药膳价值及食疗应用
药膳价值
皂角米俗称雪莲子,是皂荚种子的胚乳,它富含蛋白质,总糖及粗纤维,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17种氨基酸,富含K、P、Ca、Mg、Na、Fe、Zn、Mn、Cu 等 9 种矿质元素,是一种高蛋白、低糖、氨基酸齐全和矿质元素丰富,符合高K低Na饮食结构的营养保健食物,具有润肠通便、祛风散热、化痰散结等功效。
食疗方
皂角米银耳桃胶汤
将适量皂荚米、银耳和桃胶分别清洗干净、泡发后将皂荚米和银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炖煮至皂荚米和银耳软糯后,再加入桃胶继续炖煮,待桃胶完全煮软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蜂蜜调味。具有生津止渴、滋阴润燥、润肠通便的作用。
皂角米猪蹄黄豆汤
将皂角米、黄豆分别泡发,然后和切块的猪蹄、枸杞子、红枣、玉米等放入砂锅中,加入水、盐、白醋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出锅后撒入葱花即可,可美容养颜、润肠通便。
综合利用
皂荚种子含有丰富的半乳甘露聚糖胶和蛋白质成分,半乳甘露聚糖胶因其独特的流变性,而被用作增稠剂、稳定剂、粘合剂、胶凝剂、浮选剂、絮凝剂、分散剂等,广泛应用于石油钻采、食品医药、纺织印染、采矿选矿、兵工炸药、日化陶瓷、建筑涂料、木材加工、造纸、农药等行业。
化妆品领域
皂荚是常见的洗涤用品,主要用来洗手和洗衣,亦可用来洗脸,其含有的三萜类皂苷等天然活性成分呈中性,泡沫丰富,易生物降解,对皮肤温和无刺激。皂荚水煎液具有一定的杀菌去屑作用,还可滋养发质,使头发乌黑润泽,很多去屑洗发水中都含有皂荚成分。
食品领域
①皂荚种仁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半乳甘露聚糖和微量元素,可以用来制作面包、保健饼干、保健饮料等。
②滇皂荚的胚乳也称皂角米,可直接食用,且营养丰富。皂角米富含植物胶质,加热后具有明显的增稠效果,常用来做食用粥。
③皂荚豆胶可增强食物的滑溜和糯性口感,并减缓食物的融化速度,因此可用作冰淇淋的稳定剂,还能提高面粉的弹性,增强面粉的品质,多用于挂面、方便面和面包的生产。此外,在饮料及乳制品的生产中,皂荚豆胶既能增强产品的滑腻口感,又可以避免产品的分层和沉淀。
④皂荚还可以被开发为新型天然植物防腐剂,现代实验结果显示,皂荚对食物腐败过程中常见的菌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园艺领域
皂荚树树冠广阔、造型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且抗污染能力强,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起到良好的净化空气效果,皂荚树还具有固氮能力,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退耕还林的理想选择。
药用辅料领域
皂荚荚果中含的瓜尔胶、蝗虫胶、塔拉胶,在制药技术的方面有很好的前景。其中瓜尔半乳甘露聚糖经过纯化,可改变其理化性质并提高其粘度、水化率等流变性,纯化后的瓜尔半乳甘露聚糖制成的药物剂型凝胶完整性更强且不依赖于搅拌速度,同时可改善片剂的硬度,具有广泛的用途。
其他领域
①皂荚木材质地坚硬,耐腐蚀,是用来制作家具的上好材料。
②皂荚荚果中的三萜类皂苷在电镀行业可以用来清洗待镀金属。
③也可用作轻质混凝土的起泡剂,配制泡沫灭火剂等。
④作为天然的植物杀虫剂,皂荚对红蜘蛛和棉蚜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为小麦秆锈病、叶锈病菌夏孢子发芽有抑制作用。
⑤另有研究发现,干皂荚粉碎后拌入小鼠饲料中,对小鼠具有毒杀作用。
功效与配伍应用
药用功用
皂荚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用于治疗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咳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配伍应用
(1)皂荚配麻黄
皂荚辛能通利气道,咸能软化胶结之痰,麻黄可外开皮毛之郁闭,内降上逆之气,故善平喘,二者配伍可治咳喘痰多者。
(2)皂荚配细辛
皂荚味辛而性窜,入鼻则嚏,入喉则吐,能开噤通窍。细辛辛散温通,散风邪,化湿浊,通鼻窍,二者共研为散,吹鼻取嚏,如通关散可通关开窍,祛痰复苏;
(3)皂荚配半夏
皂荚配半夏,二者均有祛痰作用,既可以增强化痰的力量,半夏的止呕作用还可以减轻皂荚的催吐作用,用于胸中痰结、胸闷咳嗽等有较好疗效。
(4)皂荚配红枣、蜂蜜
皂荚与红枣、蜂蜜配伍,可以缓和一些皂荚的燥烈之性,用于除痰而不伤正气。
(5)皂荚配白矾
白矾内服可化痰,二者配伍研为散,即稀涎散,温水调服,增加豁痰开窍醒神之效,有很好的涌吐痰涎作用。
(6)皂荚配陈醋
皂荚与陈醋配伍,以陈醋浸泡后研末调涂,可增强其祛风杀虫止痒之功,用治皮癣有较好疗效。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研究发现皂荚荚果中皂苷含量较高,其类型主要为齐墩果酸为母核的五环三萜,其次是木脂素类化合物,除此之外,皂荚中还含有多糖、有机酸、鞣质、生物碱、黄酮类、蛋白质、蜡醇、纤维素及果胶等活性物质。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皂荚皂苷可通过终止肿瘤细胞DNA合成、阻断细胞增殖周期、抑制NF-κB肿瘤细胞的活化、或抑制端粒酶活化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体外研究发现皂荚总皂苷对多种实体瘤和白血病细胞株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抗癌机制可能是诱导人实体瘤细胞凋亡。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抗高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皂荚具有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可抑制脂肪生成并减少DNA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下调成脂相关转录调控因子的表达,抑制脂肪的形成。
抗心肌缺血
皂荚皂苷可通过减少心肌酶释放,缓解心肌细胞受到的损伤而缓解心肌损伤程度,对急性心肌缺血起到明显的防治作用。
抑菌作用
皂荚皂苷和多糖对微生物都有一定抑制作用。研究发现,皂苷及多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沙门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微生物可以起到抑制作用。
祛痰作用
本品所含皂苷可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液的分泌,从而产生祛痰作用。
抗炎作用
皂荚皂苷可缓解多种炎症症状。既抑制炎症早期的水肿和渗出,又可抑制炎症晚期的肉芽组织形成。此外,皂荚还可抑制急性肺损伤引起的的肺部炎症。
其他作用
皂荚还有抗过敏及调节免疫作用、抗氧化及耐缺氧作用,猪牙皂在体外有杀死丝虫幼虫和溶血的作用。
民间验方
1. 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皂荚3g(去皮、籽),切碎,蜜水拌,用文火微炒黄,研为细末,每次用0.1-0.2g,吹入鼻腔或和水点鼻腔内,每隔4小时吹或点鼻1次。
2. 治疗面部痤疮
大皂荚1个(打碎),橘叶30g, 浙贝母15g,薄荷15g,野菊花15g, 水煎取药液约半面盆,待水温稍降后,用毛巾浸渍药液洗敷面部约10分钟,每晚1次,每剂可以用2天,第2次需加热后再用,若症状随月经周期而发者,可重复治疗或配调经内服之剂。
3. 治疗呃逆
干燥皂荚10g,放在药臼内,反复摧捣,在此过程中,患者鼻孔对准药臼,使因用力而飞扬起来的皂荚粉末及其辛窜之气吸入鼻腔内,即可引起连续打喷嚏,呃逆也就会随之而停止。或用少许新研细的皂荚粉末直接吹入鼻腔内,亦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4. 治疗产后急性乳腺炎
皂荚适量研末,75%乙醇或白酒调湿,再以纱布将药末包成大小约1cm*0.5cm*0.5cm的小包,塞在患乳同侧鼻孔内,如为双侧乳腺炎,可以交替塞鼻。
5. 治疗卒中口㖞
皂荚250g,去皮研末,用三年陈醋调和,右㖞涂左,左㖞涂右,干后再敷。
6. 治疗落眉
皂荚(焙)、鹿角(煅灰),等分为末,将药末用生姜捣匀频擦眉棱骨上,则眉渐生。
7. 治疗过敏性鼻炎
皂荚适量研末,取少许吹入鼻中,同时,用皂荚末与食醋调成膏,取豆粒大小敷于双侧鼻旁迎香穴,早晚各1次。
8. 治疗骨鲠
大皂荚30g,炒热后捣碎研为细末,装磁罐内密封备用,每次约取皂荚粉末0.3g,直接吹入鼻孔取嚏,见效即止。
使用注意
1. 内服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腹泻。
2. 孕妇禁用。
3. 气虚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袁德俊 梅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