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营养品,但是有的宝宝一吃母乳就变成“小黄人”,对于辛苦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挑战。
早在1860年Frerichs首次提出母乳喂养与黄疸相关。到1963年Arias正式报道了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
早发型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特征区别
预防和处理措施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由于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其胆红素水平高于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甚至达到需要干预的标准。
处理方法
①增加喂奶频率,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日10次以上,确保新生儿摄入足量母乳,必要时补充配方乳;
②黄疸期间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机构监测胆红素浓度;
③血清胆红素达到干预指标时需及时就医。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黄疸期间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机构监测胆红素浓度,当血清胆红素浓度(TSB)<257μmol/ L(<15mg/ dL),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时不需要进行干预,也不需要停母乳。TSB>257 μmol/ L(>15mg/ dL)时可暂停母乳3 天,改配方乳喂养。TSB>342μmol/ L(>20 mg/ dL)时则需及时就医治疗。
疫苗的接种
母乳性黄疸的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其他并发症,则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
审核: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 胡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