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中药安全使用

寻根「千金苇茎汤」里的苇茎

发布日期:2020-07-08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河北省邢台市中医院药剂科 主管中药师 沈瑞

孙思邈是唐代的名医,后人尊称“药王”。流传于世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就是出自药王之手。千金方中千金苇茎汤也因经药王之名传承使用了一千多年,在医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特别是对于治疗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等肺热痰瘀(肺痈)的患者效果明显。

寻根「千金苇茎汤」里的苇茎



《备急千金要方》里“治咳有微热,烦满,胸心甲错,是为肺痈,……又方:苇茎切,二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薏苡仁半升;瓜瓣半升;桃仁三十枚;右四味㕮咀,内苇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当有所见,吐脓血。”千金苇茎汤里的苇茎是什么呢?

寻根「千金苇茎汤」里的苇茎


现在的1986版江苏新医学院编的《中药大辞典》上是以芦茎的名称出现的,异名苇茎(《千金方》),嫩芦梗(《现代实用中药》)。芦茎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清˙张璐《本草逢源》:“苇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

中药里有一味清热生津的重要药物——芦根,它是不是苇茎呢?

《诗经˙卫风》有“一苇航之”的记载,《玉篇》云:“苇之未秀者为芦。”《本草经集注》中“芦根,味甘,寒。主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当掘取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并不堪用也。”(《大观》卷十一,《政和》二七一页)唐˙甄权《药性论》:“芦根,使,无毒。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显然芦根和苇茎不一样的。

寻根「千金苇茎汤」里的苇茎


晋˙陶弘景认为芦根的功效比芦茎强,以不堪用区别之。尚辑《新修本草》称“根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玉楸药解》言“芦根,味甘,性寒,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降逆止呕,清热除烦。芦根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哕懊憹之证。”又言“芦笋清肺止渴,利水通淋,解鱼肉药箭诸毒。芦叶清肺止呕、治背疽肺痈。灰汁煎膏,蚀瘀肉,去黑痣。箨(tuo竹笋外皮)治金疮瘢痕。”《本草纲目》时珍曰“苇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苇者,伟大也。芦者,色卢黑也。葭者,嘉美也[7]。”“芦中空虚,故能入心肺,治上焦虚热。”

近代医学大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苇茎和芦根有详解,他认为“苇与芦原系一物,其生于水边干地,小者为芦,生于水深之处,大者为苇。芦因生于干地,其色暗绿近黑,故字从卢(卢即黑色),苇因生于水中,其形长大有伟然之意,故字从韦。”其认为“根居于水底,是以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无苇根者,可代以荷叶),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阴养肺,则用根实胜于用茎明矣。”

芦根现在的基源是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根茎和茎是同一植物芦苇上的不同部位, 芦根、苇茎虽然不是一物,但均出自芦苇,功效相当,芦根尤胜。因苇茎、芦根鲜品在目前社会的快节奏下使用有所困难,因此中药中给付芦根解决了苇茎的使用问题。


审稿专家:厦门市中医院 主任药师 郑重践


相关文章

标签 苇茎 苇茎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