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云连( Coptis teeta Wall. )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多系栽培。
主产于四川、重庆、湖北,陕西、云南等地。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生用或清炒、姜汁炙、酒炙、吴茱萸水炙用。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秆茎,习称“过桥”、气微,味极苦。(常栽培于海拔1200-1800m高山区,药用几乎全为该品种栽培品)
多为单支,略呈圆柱形,微弯曲,“过桥”较长。
(生于山地林荫处,海拔1600-2000m,分布于四川洪雅等地,野生稀少)
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支,较细小。
(生于海拔1500-2300m常绿阔叶林下,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野生稀少)
黄连片
去杂,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酒黄连
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尽,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
姜黄连
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尽,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善清胃热和胃止呕,多用治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萸黄连
吴茱萸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拌入黄连,闷润至汁尽,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善疏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黄连作为古今临床常用中药材,2015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共收载含黄连及其炮制品的成方制剂127种,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方剂占比81.89%,主要品种有黄连上清丸、黄连解毒丸、牛黄上清胶囊、安宫牛黄丸等。
1、黄连上清丸
黄连上清丸是含黄连中成药中最常见的一种。其药物组成有黄连、黄芩、黄柏(酒炒)、石膏、栀子(姜制)、酒大黄等17味。具有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的功效,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上部实热火毒证,症见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2、黄连解毒丸
黄连解毒丸是由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升麻、金银花、防风、当归、大黄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疮疡初起、肿毒等。
需要注意的是黄连素(学名叫“盐酸小檗碱”),作为从黄连根茎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与传统的中成药不能划等号,许多的用途也不能简单用黄连替代。黄连素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胃肠道感染有较好的效果,而且由于价格便宜、服用方便、疗效确切,已成为许多家庭药箱中常备的止泻药。
审稿专家: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朱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