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腹泻俗称“拉肚子”,医学上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和失禁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
根据不同致病因素,腹泻可分为肠道炎症所致腹泻、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致腹泻、药物所致腹泻、器官功能失调所致腹泻和肿瘤所致腹泻等不同类型。临床医生会根据引起腹泻的原因,采用止泻药、止痛药或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对症或对因治疗。然而在生活中,大多数腹泻患者较少入院而多自行用药治疗,但在用药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情况,下面将针对几种常见用药误区进行剖析,以供参考。
误区一:滥用止泻药。部分腹泻患者在发生腹泻后就立即使用止泻药,这种做法有时适得其反。因为初期的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它们所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此时如果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增加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当然,对于腹泻频繁、持续时间长且出现脱水症状者,在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和纠正脱水的前提下,应酌情使用止泻药。
误区二:滥用抗菌药物。很多腹泻患者一有腹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吃上几片磺胺或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这种做法并不合理。如前所述,腹泻的范畴广泛、致病因素错综复杂,只有是细菌感染所致的腹泻才能应用相应抗菌药物治疗。非感染腹泻如饮食不当、食物过敏(鱼、虾、酒精过敏等)、生活规律的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的,此类腹泻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是无效的,应对症治疗。
误区三:滥用止痛药。部分腹泻患者喜欢用山莨菪碱、阿托品、颠茄片等来缓解腹痛,这种做法并不妥当。使用上述止痛药可能会减轻腹痛,但亦会减少肠道蠕动,增加毒物的吸收,甚至还可加重病情,对治疗不利;另外,止痛药可能会掩盖病情,给医生确诊带来困难。对于轻度腹痛者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来缓解腹痛,重度腹痛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
误区四:频繁换药。部分腹泻患者治病心切,用药一两天不见好转就急于更换其他药品。事实上,任何药物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若不按规定疗程用药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尤其值得注意的,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不仅对治疗无益,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发生的风险,造成适得其反的不良后果。因此,腹泻患者不可随意频繁换药,要按规定的疗程使用。
误区五:过早停药。少数腹泻患者常不问腹泻性质就使用抗菌药,且用药的随意性很大,腹泻重时多服药,腹泻轻时少服药,腹泻一止就停。过早停药可能使组织深处感染的病原菌不能彻底清除,更易造成耐药,故应根据病原及病情轻重规范剂量与疗程。如霍乱不论轻重均需3~5天,细菌性痢疾一般5天,而真菌及Whipple病(惠普尔病,即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一般要2周疗程,均应疗程结束后作病原检查,两次阴性才算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