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药物(罂粟提取物)通过中枢受体发挥镇痛作用,但会抑制胃肠功能,导致便秘(91.6%)、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肠梗阻,影响疗效及生命。
中医通过行气方穴位敷贴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便秘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刺激性药物贴敷特定穴位发挥双重作用:药物经皮吸收直达病灶,同时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该疗法安全便捷,适用于胃肠吸收障碍患者,常用于消化、呼吸、痹症等病症治疗。多选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特性的药物,加工后敷贴在特定穴位上,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腹痛腹胀便秘、久咳久喘、痹证、口疮、外科疮疡等。
常见穴位的选择:以足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
01、天枢
天枢属足阳明胃经,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02、内庭
内庭属足阳明胃经,主治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热病;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03、支沟
支沟属手少阳三焦经,主治便秘;耳鸣、耳聋;爆喑;瘰疬;胁肋疼痛;热病。
04、上巨虚
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主治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痢疾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
05、足三里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癫狂等神志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06、大肠俞
大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腰腿痛;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症。
1.治疗前清洁皮肤,避免皮肤破损、造成感染;
2.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4-6小时;
3.敷药治疗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4.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服,谨防误食中毒。
1.糖尿病足患者禁用、瘢痕体质者慎用、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2.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及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肩井禁用。
3. 高热、急性感染性疾病、恶液质、活动性结核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瘤、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禁用。
审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中医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李安/副主任药师 赵慧彬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主管药师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