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猪苓:中药界的“排水大师”

发布日期:2025-04-10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东莞市人民医院 中药师 梁俊杰

猪苓的简介与起源

猪苓是一种寄生于树根或腐木上的药用真菌,其菌核呈不规则块状,表面黑褐色,断面白色或淡黄色,质地坚硬,味淡无臭。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陕西、云南、四川等地,尤其以秦岭山区的品质最为上乘,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Ⅲ级保护物种。

历史渊源:

猪苓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记载其“主痎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进一步阐述了其利尿作用,并强调了“阴虚者慎用”的重要性。

猪苓的中药特性

性味归经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肾经、膀胱经

功效主治

利水渗湿:

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带下病等水湿相关病症。

通淋泄浊:

适用于尿频、尿急、尿痛等淋证。

配伍规律

增强利水:

与茯苓、泽泻配伍(如五苓散),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滋阴防燥:

与阿胶、生地配伍(如猪苓汤),适用于阴虚水肿及尿路感染。

清热通淋:

与滑石、车前子配伍,治疗湿热淋证。

现代药理作用

猪苓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猪苓多糖、麦角甾醇和蛋白质,这些成分赋予了它多种药理作用:

利尿消肿

机制:猪苓有效成分如麦角甾酮等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水分和电解质的重吸收来发挥利尿作用。

免疫调节

研究发现:猪苓多糖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帮助身体抵抗疾病[2]。

抗肿瘤作用

作用机制:猪苓多糖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辅助治疗肿瘤方面显示出潜力。

保肝作用

猪苓多糖能从不同途径发挥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包括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等肝疾病。

经典方剂与现代应用

传统经典方剂

五苓散:

由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组成,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常用于治疗蓄水证、痰饮、水湿内停等病证。

猪苓汤:

猪苓与阿胶、滑石等配伍,具有滋阴利水的功效,适用于水热互结之阴虚水肿及尿路感染等。

现代实用方案

代茶饮:

猪苓5克+玉米须10克,煎煮代茶,适合久坐水肿的上班族。

药膳推荐:

猪苓15克+冬瓜200克+排骨300克,炖汤食用,可辅助降尿酸。

使用规范与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煎服:

6-15克/日;或入丸、散剂。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避免过度利尿伤阴。常与茯苓、白术等健脾类中药配伍使用以固护正气,增强疗效。

禁忌人群

阴虚体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避免使用

药材鉴别与质量控制

性状鉴别

优品:

面黑褐色、质地坚实、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

伪劣品:

硫熏品表面过白,遇水变软且无花纹;掺增重粉者断面有结晶。

质量标准

《中国药典》规定:

水分:药材≤14.0%,饮片≤13.0%

灰分:总灰分≤12.0%(药材)或10.0%(饮片),酸不溶性灰分≤5.0%

麦角甾醇含量:药材≥0.070%,饮片≥0.050%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东莞市人民医院 中药师 梁俊杰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东莞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中药师 陈婷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