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输液是极为常见的给药手段。多数患者都觉得输液疗效快且显著,以至于不少人主动要求医生为其安排输液治疗。然而,输液治疗并非百利而无一害。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 年)》的数据显示,在所有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中,注射给药占比 56.3%,其中静脉注射给药占比高达 91.1%。这充分表明,静脉给药虽有治疗效果,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
1、药效迅速
静脉给药对于急救患者至关重要,仿佛为药物搭建了一条高速直达通道,能让药物迅速、完整地进入血液循环,避开口服药物需经胃肠道吸收、肝脏代谢等繁杂环节,进而使药物更快发挥疗效。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无法口服药物或无法口服给药的患者。比如,昏迷患者无法自主吞咽药物,静脉给药便能及时发挥药效,挽救生命。
2、剂量精确
通过静脉给药,医生能够精准调控药物剂量,确保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浓度始终维持在有效治疗范围内。尤其对于那些对剂量要求极为严苛的药物,静脉给药能完美满足精准用药需求。
3、适用于刺激性药物
部分药物对肌肉、皮下组织具有刺激性,若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会导致局部组织受损。而静脉给药则可巧妙避开这一问题,减少患者的痛苦与不适。
静脉给药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医疗事故。
静脉给药属于有创给药方式,这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创造了机会,存在感染风险。
注射部位往往会产生疼痛感,若长期进行静脉给药或操作不规范,还可能引发静脉炎,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 “晕针” 现象,一见到针具就会头晕、心慌。此外,在输液过程中,还可能诱发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静脉给药通常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如输液器、注射器等,同时还需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护,这无疑会增加治疗成本。
并非所有疾病都需要输液治疗。我们应秉持 “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的原则进行疾病治疗,以此降低或避免不必要的治疗风险。
审稿专家: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学昌主任
标签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