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尼古丁﹑乙醇和咖啡因的世界第4位广泛使用的嗜好品。作为出色的提神“神器”,槟榔越来越受追捧,在海南﹑台湾﹑湖南等地的街头巷尾﹑路灯下﹑阑珊处﹑人流中,无不见它身影。那么槟榔底是什么呢?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原产地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一带,后来传入中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台湾、福建、广西、云南等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据历朝历代史书记载,早在汉武帝时代,槟榔便作为贡品进献。
槟榔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因其具有祛痰止咳、消食醒酒、宽胸止吐、驱虫等作用被人们广泛关注,并非作为食品,且在国家卫计委公布的《药食同源名录》和《新食品原料名录》中均无槟榔。但一些人打着“药食同源”的旗号,将槟榔当作日常“零食”,并称之为提神“神器”,享受着嚼槟榔带来的快乐。
实际上,嚼槟榔给你带来的真的是快乐吗?
的确,槟榔的快乐源泉——槟榔碱,它会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让人变得兴奋,产生了愉悦感,让你爱上嚼槟榔带来的快乐。但凡快乐的东西,都能使人上瘾。
槟榔碱与香烟中尼古丁作用大致相同,都能让使用者有上瘾的现象,正所谓一嚼槟榔爽,一直嚼槟榔一直爽,你以为它只是一种可以提神的休闲食品,却不知它在慢慢的吞噬你。
1、长期嚼槟榔的人,轻则拥有黝黑松动的牙齿和健壮丑陋的腮帮子;
2、重则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具体表现为口腔黏膜灼痛,不能进食热的﹑酸的﹑辣的等刺激性食物,味觉也逐渐丧失,嘴巴变得僵硬、张嘴困难、不自觉的流口水,逐渐出现牙关紧闭、吞咽困难等舌体运动障碍;
3、最严重则导致口腔癌,加入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行列,从此遭受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折磨。
4、此外,还可能导致腹痛、恶心呕吐、昏睡等不良反应。
据研究报道口腔癌的发病风险随嚼槟榔年份和量的增加而增加。一嚼槟榔深似海,从此健康是路人。
你对槟榔的每一份好奇心,都被用在槟榔的广告里以及自己以后的医药费里。当你以侥幸心理“吃一颗嚼槟榔,不碍事”开始嚼槟榔时,不防问问自己:你是否愿意花钱买黝黑松动的牙齿,健壮丑陋的腮帮子,低迷的身体,功能退化的口腔,不能吃热的﹑辣的﹑酸的食物,再也无法感受人间的美好吗?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对人类的观察和大量的动物实验,在槟榔致癌机理上得到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可分为化学层面和物理层面,具体如下:
化学层面上:
快乐的源泉也是致癌的源泉。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柳叶刀-肿瘤学》期刊上宣布了槟榔主要活性成分槟榔碱为2B类致癌物。
槟榔碱可直接通过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加速口腔癌的诱发。
槟榔碱也会与人类唾液中的亚硝酸盐和硫氰酸盐反应,形成亚硝胺类化合物,间接诱发口腔癌的发生发展。
槟榔致癌的元凶远不只是“槟榔碱”,还有其他“凶手”。食用槟榔制作工艺中所加入的熟石灰、烟草、蒌叶和荖花等辅料加速致癌因子亚硝基胺类化合物的生成。
不仅如此,槟榔还可通过抑制抗氧化系统降低机体对致癌物的解毒作用,从而发挥其致癌威力。
物理层面上:
一方面,槟榔以其硬邦邦的体格“坚硬的果核”和杀手锏“粗糙的槟榔纤维”,疯狂摩擦口腔粘膜,让它红肿充血,甚至裂开;
另一方面,槟榔碱等化学成分可高强度刺激口腔黏膜,使得口腔黏膜被摩擦刺激的更强烈。
以上两种因素的长期作用,共同导致了口腔黏膜由慢性炎症到癌前病变,最终导致了口腔癌的发生。
槟榔到底是“提神神器”还是“致癌元凶”?现在的你,心中有答案了吗?另,大家切不可听信“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加酒,永垂不朽”。
槟榔加烟加酒,三种一级致癌物质一聚首,给患癌的几率又加了片瓦,很快口腔癌就来找你了。
槟榔药用历史悠久。槟榔及其复方制剂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疗效。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槟榔相关饮片及成方制剂多达六十余种,应用相当广泛,且有“四大南药”之首之称,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等功效,应用于治疗绦虫病、蛔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等病症。
药用槟榔与食用槟榔虽同为槟榔,但在原料部位、炮制方法、用法用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需要关注的是:
药用槟榔及其复方制剂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若患者既往基础疾病较多,素体虚弱,五脏虚损,尤其剂量过大的情况下易出现中毒反应,临床上应谨慎使用:比如,脾虚、便溏或者是气虚下陷的患者最好不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帕金森病患者慎用,备孕期患者禁用或慎用。
总之,大家一定要遵医嘱,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才是安全有效的。
审稿专家:上海市儿童医院 主任药师 孙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