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路过北京的郊区,经常会看到一片片的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橙橙的果实,衬着红色的柿叶,远远望去好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了树杈,看着很是喜人。过去北京的冬天很冷,寒冷的院子里只有窗台上一溜晶莹剔透的冻柿子在阳光下惹人眼目。北京人喜欢柿子不仅它好吃而且吉利,有“柿(事)柿(事)如意”之寓意,所以过去在北京的四合院里,尤其是名人故居中常常种植柿树。柿子,大家都熟知的一种水果,甜腻的口感备受人欢迎。柿子,除了在深秋食用之外,在其他季节往往以柿饼的形式出现。柿饼,是由柿子去皮后风干而成,由于富含果糖,在风干过程中果糖析出,形成柿霜。在《滇南本草图说》中记载柿霜有“消痰止嗽”的作用。柿饼中富含胡萝卜素、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属于一种营养价值高且无添加的果脯。
柿蒂大家可能都认识,它是水果柿子底部的绿色部分,是一种类似于叶片的绿色存在,紧贴在柿子的果皮上。通常我们吃完柿子之后,柿蒂便扔了,却不知道这种柿蒂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中医里柿蒂被誉为是“止呃要药”。《本草纲目》记载:“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本草求真》曰:“柿蒂味苦性平,虽与丁香同为止呃之味,然一辛热一苦平,合用兼得寒热兼济之妙。”今天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以下这柿子蒂到底有什么作用。
柿蒂为柿树科植物柿的干燥宿萼。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食用时收集,洗净,晒干。其别名柿钱、柿丁、柿子把、柿萼,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柿蒂,性味苦、涩,平;归胃经;具有降逆止呃的功效,用于呃逆,用量5~10g。临床用来治疗顽固性或术后呃逆,反流性胃炎等症。
功效一:止吐
柿蒂,性味苦、涩、平,入胃经。具有降逆止呃作用,包括过饱、受凉引起的呕吐,都具有一定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用柿子蒂煮汤饮用,便有止吐作用。
功效二:止泻
在民间有利用柿子蒂煮汤止泻的偏方,因为柿子蒂性味涩,具有收敛作用,对腹泻有一定作用。
功效三:驱胃寒
柿子蒂还可以与丁香、生姜、人参等分共同煎汤,具有温中益气、止吐、驱胃寒作用。
功效四:止呃逆
呃逆即打嗝,柿蒂加入丁香、高良姜、刀豆子,水煎服,每日2次,可以起到降逆止呃的作用。
功效五:止咳
柿子蒂是纯天然的“止咳王”,在《江西中药》、《济生方》均记载柿蒂具有止咳作用。
柿蒂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和活性物质,据有关临床报道,科学家们已经从柿蒂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柿蒂含羟基三萜酸如齐墩果酸、白桦脂酸、熊果酸,其他有机酸如硬脂酸、棕榈酸、琥珀酸、丁香酸、香草酸、没食子酸,以及葡萄糖、果糖、鞣质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柿蒂具有抗心律失常、镇静等药理作用;柿蒂总鞣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既能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又可抑制脂质体过氧化。
1、玉竹柿蒂粥
材料:柿蒂10克,玉竹15克,粳米50克。
做法:柿蒂、玉竹加清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取汁。粳米加水400ml煮熟,加入药汁再煮一会即可,早晚食用。
功效:养阴清热,和胃止呕。
2、丁香柿蒂汤
材料:柿蒂10克,丁香3克,生姜5片。
做法:将柿蒂、丁香、生姜洗净,放入砂锅内。锅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取汁,每日早晚,空腹趁热食用。
功效:温中降逆,下气止呃。
3、生姜柿蒂茶
材料:生姜5克,柿蒂5枚,红糖10克。
做法:将上药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焖10分钟,代茶频饮。
功效:温中和胃,散寒止呕。
4、柿蒂竹茹茶
材料:柿蒂3个,竹茹3克,茶叶10克。
制法:柿蒂、竹茹加工成粗末,放入保温杯内,以沸水冲泡,盖闷20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降气和胃止呃。
在药材市场中,比较容易混淆的是帽柿蒂,因其和正品柿蒂为同一来源,常被误认为正品使用,帽柿蒂与正品柿蒂的主要区别是颜色,正品柿蒂来源于成熟果实,所以通常颜色为红棕色、黄棕色;而帽柿蒂是未成熟果实的宿存花萼,颜色较浅且偏绿色。还有一种柿蒂也应注意,就是已经加工成柿饼的柿蒂,其品质较次,通常伴有发霉、变色。
柿子不可过食,以免得结石;糖尿病患者,脾虚泄泻、便溏,体弱多病,产后外感风寒者忌食柿蒂。药膳请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服用。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