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慢性荨麻疹奇痒难耐,该如何应对

发布日期:2024-07-12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 副主任药师 冒长青

有的人荨麻疹反反复复,身上、四肢或脸上会不定时地发出一块块风团疙瘩,发作时瘙痒难忍,身心都饱受折磨,但又防不胜防,实在是让人苦不堪言。

那么,荨麻疹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慢性荨麻疹是什么?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常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多伴有瘙痒。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且持续时间>6周则是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的对症治疗

慢性荨麻疹目前没有根治方法,但通过对症用药、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提到对症治疗,就要说一说必不可少的“当家”良药—抗组胺药了。下面我们来认识下抗组胺药的“祖孙三代”。

第一代抗组胺药包括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赛庚啶等,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抑制性强,有明显的镇静和抗胆碱作用,故不推荐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半衰期短,每日需服用2-3次。

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依巴斯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中枢抑制发生率低,又称非镇静抗组胺药,是目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首选。这类药物半衰期长,多数每日只需服用1次。

第三代抗组胺药包括地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较第二代抗组胺药抗过敏和抗炎效能增强,几乎无中枢抑制作用,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此类药物半衰期长,每天给药1次即可。

抗组胺药的选择和使用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顽症之一,不是一朝一夕能治愈的,那么面对如此复杂的“祖孙三代”,我们该如何选择?又该如何调整治疗方案呢?

第一阶段 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常规剂量单药治疗。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治疗方案使用1-2周后症状未控制,可增加抗组胺药剂量或更换抗组胺药种类,也可考虑联合使用其他抗组胺药。

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单药治疗有效后可逐渐减少剂量,以达到有效控制风团发作为标准,并以最小的剂量维持治疗;多药联合的抗组胺药作为初始治疗方案时,待症状完全控制,可逐渐减少剂量或品种。通常建议疗程3~6个月,必要时可以延长。

抗组胺药使用的注意事项

抗组胺药一般毒性低、排泄快、蓄积少,但使用时仍需要注意:

进食不影响抗组胺药物的吸收,餐前、餐后均可服用。

不要与酒精及镇静性药物如安眠药同时服用,会增强药物的镇静作用。

第一、二代抗组胺药物可引起嗜睡,避免驾驶、高空作业、机械作业或操纵精密仪器,且荨麻疹好发于晚上,因此建议晚上睡前服用。

抗组胺药可抑制过敏原性物质的皮试反应,因此在皮试前应停止使用一切抗组胺药,以免影响皮试效果。

抗组胺药没有依赖性,不会成瘾,应按医嘱按疗程服用。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 主管药师 李辛未

审稿专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 副主任药师 冒长青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