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培南类,抗菌药物里的“战斗机”

发布日期:2023-08-31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石浩强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培南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高效、耐酶的三大特征,对需氧菌、厌氧菌均具有很好的杀菌活性,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应用较为广泛。

目前,针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重症感染以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治疗,培南类抗菌药物,作为抗菌药物界的“战斗机”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药物包括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法罗培南等,按照国家规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均属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原则上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医生才能够开具)。该类抗菌药物具有特殊的穿透性,容易进入细胞外膜,与细菌中的PBPs有强大的亲和力,特别是能与PBP2优先结合。此外,对β-内酰胺酶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有明显的抗菌药物后遗效应,从而快速杀菌。

将历史的车轮追溯到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意外地发现了(注意:是发现,不是发明)青霉素,由此开辟了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金光大道”,也出现了抗菌药物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1940~1962年)。据不完全统计,人类的寿命因青霉素的发现而延长了整整十岁,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昂贵的“盘尼西林”更是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然而,科学家发现有些病原性微生物会“狡猾”地分泌β-内酰胺酶,水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传统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骨架结构,从而导致这些抗菌药物失活。

但是,碳青霉烯类作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最重要的一大类,却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具有相对稳定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够作为β-内酰胺酶的慢性底物或抑制剂,进而保持杀菌活性。

第一个被发现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1976年由美国Merck公司从链霉素发酵液中分离出来的硫霉素,所以至今培南类抗菌药物在某些场合还会被统称为“硫霉素”类药物。

硫霉素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且对于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有耐药性的细菌同样有效,但其化学结构不稳定因而不适合被制成药物。之后经过对硫霉素的结构改造,最终在1985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被批准用于临床。

但是,与硫霉素类似,亚胺培南可以被肾脏脱氢肽酶1 (即DHP-1)快速代谢,导致在尿中的回收率很低,这成为了亚胺培南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为了规避这一问题,科学家将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比例1:1)联合使用(商品名:泰能)。

事实上,西司他丁是DHP-1的可逆性抑制剂,从而避免了亚胺培南的失活并能防止其水解代谢物的肾脏毒性。

但是科学家们又发现使用泰能的患者大约有0.3~1.1%可能会发生癫痫,尤其是当药物剂量较大、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肾功能损害或其它癫痫诱发因素的患者,存在用药安全的问题。

帕尼培南是日本三共株式会社研制的一种培南类抗菌药物,1994年3月上市。该药的作用机制与亚胺培南相似,同样存在肾毒性,因而需要与肾保护剂倍他米隆合用,但其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率相对较低,已经可用于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

美罗培南(商品名:美平),1995年在意大利上市,是临床上第一个耐DHP-1水解的碳青霉烯类化合物,该药单药治疗与泰能同样有效。美罗培南呈近似线性动力学,血药浓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可广泛地分布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脑脊液。由于美罗培南易透过血脑屏障,且中枢安全性优于泰能,因而更加适用于老年人、儿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重症感染伴有中枢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也可用于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

比阿培南,2002年在日本上市,与其他碳青霉烯类药物相比,几乎无肾毒性和神经毒性,不会诱发癫痫,抗菌活性与美罗培南相当,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的活性比泰能强2~4倍,抑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比美平强4~8倍。

厄他培南,2002年美国上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包括MRSA)、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莫拉菌属有相当的活性,但对于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通常无效,因而仅适用于社区获得性感染的患者。

法罗培南,1997年上市,是碳青霉烯类中唯一既可口服又可注射的药物,用药依从性好,耐药率低,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低、肝肾毒性低。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抗菌谱非常广泛,属于超广谱抗菌药物。被作为细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称之为抗菌药物里的“战斗机”毫不为过。尽管临床上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描述相对较少,但自2007年以来,细菌耐药性被认为是一个重大、持续的公共卫生课题,且主要发生在革兰氏阴性病原体,如肠杆菌科,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因此,临床上必需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即使适宜用药的患者也应当强调病原学诊断、规范剂量、规范疗程,并及时降阶梯治疗。

再强调,不能轻易使用“战斗机”!培南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需要慎之又慎。事实上,除厄他培南可用于直结肠择期手术的预防用药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无其它预防用药的指针,且不宜用于轻症感染的治疗。想当然式“大炮打苍蝇”地使用培南类抗菌药物,后患无群。

综上所述,谨记:

碳青霉烯类药物与丙戊酸钠合用时,会降低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从而导致患者癫痫的再发作,因此合用时需要注意监测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

患有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及肾功能减退的患者,慎用培南类抗菌药物。必须使用时也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应调整用药剂量。

目前,针对培南类抗菌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和MRSA的杀菌活性、开发口服品种(如泰吡培南酯)、联合酶抑制剂制成复合制剂等等。

由于某些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中枢毒性,因此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也是研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众所周知,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可以减少给药频次,如厄他培南的半衰期较长,一日给药仅仅1~2次,在临床用药上相对方便。

让我们共同“呵护”好培南类这一抗菌药物里的“战斗机”,使之真真正正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