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中药安全使用

月宫“捣药工”——蟾酥,含有蟾酥的中成药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3-03-10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 副主任中药师 叶超雄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月宫中有美丽的嫦娥、勇武的后羿和可爱的玉兔。殊不知和玉兔一起制作仙药的还有一个相貌丑陋、大腹便便的“捣药工”-----蟾蜍。蟾蜍,民间俗称“癞蛤蟆”。虽说蟾蜍不太招人喜欢,但它在中国文化中可是传统祥瑞,也是月亮的象征。在汉代画像石中便有这位“癞蛤蟆”的身影。


在中国古代蟾蜍和金乌是代表日月的一个祥瑞组合,取阴阳平衡之意。传说嫦娥窃取了西王母的仙药服用后奔赴了月宫。后来的结局据东汉张衡《灵宪》所云:“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于是,蟾蜍便成了月亮的象征。

蟾蜍之所以被神化,与它特殊的外形和生理特征有关。蟾蜍外形大腹便便,形似孕妇,繁殖力强,在原始时代就成为生殖崇拜的象征。近代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绘有蛙纹女性形象,表明蛙与女性、生育的联系,也反映了古人对多子多福的祈愿。远古时代被尊为人类始祖的女娲所代表的氏族,也以蛙为图腾。此外,蟾蜍冬天蛰伏呈假死状态(冬眠),春天转暖再爬出活动。如此神奇的生活特性在古人心中如同死而复生,与月亮的盈缺变化不谋而合,遂成月的象征。

此外,蟾蜍本身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从古一直沿用至今。以蟾蜍作为药源的中药蟾酥、蟾皮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


蟾 酥

来源

是蟾蜍科中华大蟾蜍或黑框蟾蜍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而成。最早记载于北宋寇宗奭撰写的《本草衍义》。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有毒,归心经。

功效

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效。

主治

可用于痧胀腹痛、吐泻、神昏。本品辛温走窜,有开窍醒神、辟秽之功,故常可用治夏伤暑湿秽浊不正之气及饮食不洁所导致的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神志昏迷。蟾蜍有毒,有良好的攻毒消肿止痛作用,也用于恶疮,瘰疬、咽喉肿痛及各种牙痛。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015-0.0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性状鉴别

形状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附药】蟾皮


蟾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干燥皮。性味辛,凉,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胀,适用于痈疽疮毒、疳积腹胀、瘰疬肿瘤等证。煎服,用3~6g。研末入丸、散,每次0.3~0.9g。外用适量,可研末调敷患处,或以新鲜蟾皮外贴患处。


含有蟾酥的中成药


1、六神丸

功效主治:清凉解毒,消炎止痛。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3次,温开水吞服;一岁每次服1粒,二岁每次服2粒,三岁每次服3~4粒,四岁至八岁每次服5~6粒,九岁至十岁每次服8~9粒,成年人每次服10粒。另可外敷在皮肤红肿处,取十数粒,用冷水或米醋少许,盛食匙中化散,敷搽四周,每日数次常保潮润,直至肿退为止。如红肿将出脓或已穿烂,切勿再敷。

禁忌:新生儿、孕妇禁用;阴虚火旺者慎用;本品含蟾酥、雄黄有毒药物,不可过量、久服。本品外用不可入眼。


2、喉症丸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炎、喉炎、扁桃腺炎及一般疮疖。

用法用量:含化,三岁至十岁一次3-5粒,成人每次5-10粒,一日2次。外用疮疖初起,红肿热痛未破者,将丸用凉开水化开涂于红肿处,日涂数次。

禁忌: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服;老人、儿童及体弱者慎服。阴虚火旺者忌用。疮已破溃者不可外敷;外用时不可入眼。


3、梅花点舌丸(水丸)

功效主治:消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火毒内盛所致的疔疮痈肿初期、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3 丸,一日 1-2 次;外用,用醋化开,敷于患处。

禁忌:孕妇忌服。






审稿专家: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朱少惠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