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有着渊源的文化历史。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发现这一天,“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也就是说,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夏至是一年中黑夜最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是天地之间的阳极转阴之时。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骤雨晕染鲜蕊香,蝉鸣夏月更悠长。这个季节万木芳华,多姿的生命在炙热中肆意盛放。
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所谓“候”,指的是每隔五日是一候。因此,换言之,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蝉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此外,有民谚曰“夏至来,杏子熟,稻花开,荷韵香。”上述这些物候、谚语里提及的鹿角、蝉蜕、半夏、杏仁、稻芽、莲等,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中药。
一候鹿角解,讲的是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中药鹿角为鹿科动物马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或梅花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鹿角具有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效,在中医药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且有许多衍生药,如鹿角片、鹿角霜、鹿茸、鹿角胶等。
二候蝉始鸣,讲的是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中药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其外表与蝉相似而中空,也叫蝉衣,具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的功效。
三候半夏生,讲的是半夏是一种喜阴喜潮的药草,夏季过半时开始生长。中药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
半夏生品有毒,多外用,反乌头。内服需经过炮制,炮制品可分为法半夏、姜半夏、竹沥半夏等。
其中,法半夏长于燥湿化痰,调理脾胃;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理气和胃;而竹沥半夏长于清热化痰止咳。
中药苦杏仁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成熟种子。夏季采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仁。种子入药,以润为先,不仅在性质上偏于和缓、濡润,而且药性也趋于下行。
杏仁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
甜杏仁多于食用,而苦杏仁多作药用。
苦杏仁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苦杏仁有小毒,使用时每次以不高于9克为宜。
中药谷芽即稻芽,是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成熟时割下禾稻,脱粒,晒干,即为稻谷。
取稻谷用水浸泡1~2天,捞出置容器中,上盖潮湿蒲包,每日淋水,保持湿润,至须根长3~7毫米时取出晒干,即生谷芽。
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凉,即炒谷芽。
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微喷清水,取出风干,即焦谷芽。
谷芽属消食药,具有和中消食、健脾开胃的功效。
荷,是我国古老的药食同源植物,其各部位均可入药。《本草纲目》等诸多中医名著中均记载莲子、石莲子、莲子心、莲须、莲房、荷花、荷叶、荷梗、藕节等部位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秋季采收,除去果皮入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说它能“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莲子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的功效。
石莲子是莲的成熟种子沉入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捞出而得,入药不去果皮。李时珍曰:“至秋房枯子黑,其坚如石,谓之石莲子。”石莲子具有去湿热、开胃进食的功效,主治噤口痢。
莲子心为莲的种子中的干燥幼叶及胚根,味苦,性大寒。因其为莲子之心,取象比类,似人之心,故归心经和心包经,擅长清心泻火。
莲须即莲的雄蕊。《本草从新》曰:“甘平而涩,清心通肾,益血固精,乌须发,止梦泻、遗精、吐崩诸血。”其性味甘能补缓,涩能固精,所以有固肾涩精的功效。
莲房即莲的成熟花托,临床多制炭用,因其味苦涩,涩可收敛,有止血、清瘀的功效,故能收敛止血。
荷叶即莲的叶片,性味苦寒,寒能清热、叶能升发,有清暑利湿、生发清阳、清心去热、止血利水的作用。《本草纲目》又载“荷叶服之,令人瘦劣”,现代研究证实荷叶有一定的减肥调脂作用。
荷花即莲的花,花初开时为红色,“色红似血而入血”,有袪湿止血的功效,故可治疗血脉疾患。
荷梗为莲的叶柄及花柄,梗内中空,由薄壁纵隔成多数上下贯通的孔道,似人支气管,取象比类,取其上下贯通之性,故可以通气宽胸,治疗外感暑湿、胸闷不畅。
藕节为莲的根茎节部,因生于水下,其性寒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故能清热、凉血、化痰,炒炭性涩,可消瘀收敛止血。
审稿专家:第909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陈锦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