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气温将越来越低。中医认为,到了冬季,睡前不妨试试用热水泡脚,不仅能驱寒保暖,消除疲劳,还可以促进睡眠。
古有《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和经络分布,用温水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中药泡脚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1、泡脚桶的选择:一般使用木质材料的泡脚桶,或安全、保温性能好的足浴盆,深度需没过脚踝。
2、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对于针对性治疗一些疾病的情况,建议咨询医师后,调配好药方,用煲好的中药水来泡脚。
3、泡脚温度:40℃左右,不宜过热或过凉,泡脚过程中可以适当加温水保持水温,以微汗为度。温度过高会烫伤皮肤,导致血液循环突然加快,引起不适。
4、泡脚时间:晚上九点左右为佳,时间为半个小时左右。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候,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扩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以缓解一天的疲劳,有助于睡眠。泡脚过程中可以用双手按摩。若出现头痛、头晕等现象,应暂停泡脚并平卧休息。若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
5、泡脚后:注意足部保温,避免受凉,可以使用润肤产品。
1、生姜
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用生姜泡脚,可以起到祛寒的作用。
方法:取15-30g生姜,将其拍扁后,放入锅中,加水,盖上锅盖,减少药用成分的挥发,煮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姜水倒出,加适量冷水调至水温为40℃左右,泡脚时水没过脚踝,可以辅以按摩。
2、艾叶
味辛、苦,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外用可以祛止痒。具有风寒感冒症状的人可以用其泡脚。
方法:取30-50g艾叶(根据水量而定,无严格标准),煮水五分钟后,用煮好的艾叶水(调水温至40℃左右)泡脚。泡脚后多喝温开水,注意休息,每周一两次即可,不能过于频繁。过量的使用艾草,会使身体出现亏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乏力等症状。
3、红花
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对于血液循环不好、肢体麻木、跌打损伤的人,可以用其泡脚。
方法:取10-15g红花(根据水量而定),加水,水沸后煮五分钟,用煮好的水(调水温至40℃左右)泡脚。
5、其他中药
① 益母草味苦、辛,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用益母草泡脚,可以治疗瘀血症的闭经、痛经等症。
②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用它泡脚,可以改善身体血液循环,预防冻疮形成,改善内分泌紊乱引起的脚臭。
③ 鸡血藤味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对于手脚冰凉、腰膝酸痛的人,可以用其泡脚。
1、材料:艾叶50g、青蒿50g、生姜50g、苍术30g
功效:温阳散寒
方法:四味药加水煎煮,水开后小火煮15分钟,倒入足浴桶,调温度至40℃左右,泡脚20分钟,每日一次。
2、材料:五味子20g、香附20g、首乌藤30g、郁金30g、百合30g、石菖蒲30g
功效:安神,改善失眠
方法:用纱布裹好药材,放入水中煮50分钟,倒入足浴桶,待温度降至40℃左右,泡脚半个小时,每日一次。
3、材料:党参15g、黄芪20、白术15g
功效:补中益气
方法:三味药加水煎煮,煮好后加入足浴盆,调温度至40℃左右,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
4、材料:桂枝15g、银花15g、红花20g
功效:滋润皮肤、改善皮肤皲裂
方法:三味药加水煎煮,煮好后倒入足浴盆,调温度至40℃左右,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
1、妊娠及月经期妇女不宜泡脚,此时泡脚容易影响妇女及胎儿的健康。
2、儿童不宜用过热的水长时间泡脚。
3、饭前、饭后三十分钟以内或过饥、过饱状态不适合泡脚,此时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4、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泡脚易引起伤口感染。
5、患有糖尿病、静脉曲张、动脉血管闭塞、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严重出血病患者以及足部皮肤问题(如疱疹)等患者不宜泡脚。糖尿病患者因神经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容易引起烫伤。心脏病患者由于供血能力不足,泡脚容易引起头晕。静脉曲张患者泡脚会加速血管的恶化。
6. 过敏体质,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泡脚并咨询医师。
泡脚虽好,但并非包治百病,大多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不是任何人、任意时候都适合泡脚的。若有疑问,请及时咨询医师药师哦!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