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7日,针对抗击新冠肺炎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通知:根据近期中西医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情况,将“清肺排毒汤”推荐各地使用。其组方为: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 、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通知中提示“注意:如果患者不发烧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烧或壮热加大生石膏的用量。”大家可能觉得奇怪,通知中为什么专门强调了石膏的用量?使用石膏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经典的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是1898年才上市的。在中国,对付以发热为特点的瘟病的经验早已有千年历史。清肺排毒汤组方的前4味药即为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经典方“麻杏石甘汤”,其针对的主症可概括为:发热、咳喘、口渴、舌红和脉数。生石膏为清肺胃实热之要药,与麻黄、杏仁配用,用于清宣肺热、止咳平喘。生石膏与麻黄相须为用,有很好的协同解热的作用。生石膏的解热作用得到了历代医家的认可。清肺排毒汤以此为基础,与其他针对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研究表明,相较于无石膏方,在加入石膏后麻杏石甘汤的解热作用迅速增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石膏剂量增大,解热效应增强,具体表现为发热抑制率升高,血浆PGE2含量降低,体温反应指数降低。
经方之秘既在于用量,更重要的还在于各药的配伍和比例。《伤寒论》中麻杏石甘汤的原方组成为: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半斤(换算为现代计量单位应分别为:麻黄55g,杏仁20 g,甘草28 g,石膏110g)。根据原方配伍比例,石膏与麻黄为2:1。但从后世医家使用情况来看,石膏与麻黄的比例已远远大于2:1,多为5:1,而平均为4:1,最大不超过50g。根据大鼠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方中生石膏达到一定剂量后,解热效应维持在一定水平不变。石膏:麻黄为1.85倍时退热作用最佳,这与麻杏石甘汤原方中的比例接近。
由此可见,石膏的用量与其具有的显著的解热作用密切相关。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通知中提示:如果患者不发烧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烧或壮热加大生石膏的用量。最佳用量为与麻黄比例为2:1至4:1。中国药典2015版,生石膏用量15-60g。如果生石膏剂量过大,一方面解热效果增加不显著,另一方面石膏大寒,归肺、胃经,可能会导致患者伤胃等等。
石膏的煎煮方法其实很有很讲究。石膏是一种矿物质药材,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A1、Mg、Fe、Mn、Zn、Cu等微量元素。无论北宋名医唐慎微行医实践记载,还是当下,一般煎煮时均提示生石膏先煎大约 15-30分钟,然后再用石膏水与群药合煎。有研究表明,生石膏不论单煎还是配伍煎煮,钙的煎出量在煎煮10min即达到最高溶出量的80%以上,20-40min达到或接近最高溶出量,大于60min溶出量会减少,因此石膏的先煎时间也不建议过久。另有报道,将麻黄与石膏一起先煎,较石膏先煎或群药合煎的方法更有利于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及金属元素Mn、Zn的溶出。石膏中的Mn、Zn元素可与麻黄碱与配合物形式存在,缓解支气管痉挛,发挥平喘作用。那么,配方颗粒是否具有同样的作用呢?有研究表明,两种制剂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采用传统煎煮方法得到的传统汤剂其麻黄碱、甘草酸含量高于配方颗粒汤剂中的含量,而配方颗粒汤剂的苦杏仁苷含量是明显要高于传统复方汤剂。配方颗粒对发热的影响作用与饮片合煎的汤剂之间是否有差异,未见临床研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