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众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名贵的滋补中药调理身体,但也经常听到有人反映,服用滋补中药后,出现上火、腹胀、腹泻、烦躁失眠等症状,这时候就需要注意,您的滋补中药真的服对了吗?其实,滋补中药并非人人都适宜,进补的对象一般是体质虚弱,或大病初愈、或手术后、抑或劳累之后有各种虚证表现的人群。滋补中药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治疗虚证为主。滋补中药在康复、保健、养生、美容、抗衰老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滋补中药服对了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但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带来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加重患者病情。因此,在使用滋补中药时,您需要注意避开以下误区。
误区一: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也需要进补
不少人认为,体弱多病的人吃了补药能够滋补身体,那么健康的儿童及青少年人群吃点补药身体不是会更加健康吗?其实对于体质比较好、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来说,没有必要服用滋补中药。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儿童服用含有人参、鹿茸、枸杞子、菟丝子等滋补中药,可能会引起性早熟。青少年大多身体健康,没有虚证表现,盲目进补反而会导致机体阴阳失调。但在少年儿童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而出现身体虚弱的状况或者平素体质较差的情况下,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酌情服用补益药物。因此,不建议身体健康的儿童和青少年服用滋补中药。
误区二:可以随意服用滋补中药
辨证施补是中医使用补益方药的原则。中医将虚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相应的补药也有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等不同类别。如果不加辨证就盲目服用滋补中药,就容易产生副作用。例如巴戟天、鹿茸是补阳药,阴虚火旺的人就不宜服用,若用了则会出现口干舌燥、咽痛便秘、烦躁失眠等症状,甚至会引起口鼻出血;天冬、黄精、熟地等是补阴药,痰湿重的人不宜服用,否则会影响食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因此,需要进补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施补,不能随意服用。
误区三:滋补中药可以长期大量使用
滋补中药也必须依照合理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不能过量使用,否则往往导致过犹不及,反而会出现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例如,人参能大补元气、益气生津,为补气第一要药,但无气虚证的患者滥补人参,反而会引发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甚至会导致高血压病人血压异常升高,带来健康危险。就算有气虚证,但长期大量服用人参,也会出现兴奋、烦躁、失眠、头疼、腹胀、血压升高等人参滥用综合征。因此,滋补中药切忌滥用。
误区四:肝郁脾虚之人可以直接服用滋补中药
一些体质虚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脾胃虚弱或脾虚湿盛等原因,在服用滋补中药后,会出现消化不良,产生胃胀、腹痛、腹泻、上火以及出血等症状,主要原因是虚不受补。脾胃为后天之本,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消化吸收能力才好,进补才能有效。肝郁之人由于肝火旺盛,体内蕴藏着郁火,容易出现肝郁气滞,表现为情志抑郁、心烦易怒等,所以服用滋补中药后容易上火,可能会出现口腔溃疡、出血等症状。因此脾胃虚弱和肝郁之人需要先调理肠胃和肝脏功能,待恢复良好后方能服用滋补中药。
误区五:感冒、体内有食积和湿热患者也可以服用滋补中药
临床上纯虚的患者少,而虚实夹杂的患者相对较多。以虚证为主的病例中,可以服用滋补中药补虚,但如果不注意解决标实证,有时会影响滋补的效果。本有虚证,又感外邪或内伤饮食,此时宜标本兼治,如只补不清,则会导致闭门留寇,最终导致病情缠绵。患者如果有感冒发热,或者体内有食积、湿热,这些实邪方盛,正气未虚者,以祛邪药为主,不宜使用补虚药,因此对于感冒、体内有食积和湿热患者,首先要将疾病彻底治愈才能开始进补。
正确服用滋补中药,除了要避免以上误区,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补益药用于扶正祛邪时,应分清轻重缓急,辅以清热、泻下、解表等祛邪药物,以防“闭门留寇”。久病体虚者补之不可急于求成,以防“虚不受补”。
2、进补期间,不要食用生冷、油腻、煎炸、辛辣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妨碍补药的吸收。如果是服用人参、黄芪等补气类中药,还应忌食萝卜、莱菔子等破气之物。
3、注意滋补中药的特殊煎煮方法和服用方法。滋补中药要在煮沸之后以文火慢煎,贵重补药需要另煎,胶类补药如阿胶、鹿角胶应烊化(注: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称为烊化)。滋补药通常宜空腹服用,以利于药物吸收。
一审: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刘 韬
二审: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华成坤
标签 滋补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