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蓼料植物火炭母或粗毛火炭母的干燥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切段。以叶多、色黄绿者为佳。
【性状特征】
火炭母 茎扁圆柱形,有分歧,长30~100cm,节稍膨大,下部节上有须根;表面淡绿色或紫褐色,无毛,有细棱;质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多中空。叶互生,多卷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矩圆形,长5~10cm,宽2~4.5cm;先端短尖,基部截形或稍圆,全缘;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近无毛;托叶鞘筒状,膜质,先端偏斜。无臭。味酸,微涩。以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酸、涩,凉。归肺、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明目退翳。用于痢疾,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外治角膜云翳,子宫颈炎,霉菌性阴道炎,皮炎湿疹。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
【效用分析】
火炭母性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多用于肺热壅盛之咽喉肿痛。火炭母既清热解毒,又善利脾湿,故可用治湿热困脾,胃肠积滞不消所致之泻痢腹痛。本品解毒利湿而兼消疮止痒之功,可用于湿热下注之阴痒,带下以及皮肤湿热之疮疹瘙痒等。
火炭母善清肝热,又长于明目退翳,故尤宣于目赤痒痛,翳障遮睛等。
【配伍应用】
1.火炭母配布渣叶
火炭母清热解毒,利湿;布渣叶清热利湿,消食化滞。二药配伍,增强清热祛湿,化滞止泻之效,适用于大肠湿热积滞所致之泄泻,大便稀溏、腹痛不适等。
2.火炭母配淡竹叶
火炭母尤善清热解毒,利湿;淡竹叶长于泻火生津,除烦。二药配伍,共奏清热祛湿生津之效,适用于感受暑热,发热头痛,湿热蕴蒸,津伤口干,小便短赤。
【化学成分】
火炭母的主要成分是黄酮,还含有甾体、酚酸、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火炭母的黄酮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本草摘要】
1.《本草图经》“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
2.《生草药性备要》“炒蜜食能止痢症。敷疮、敷跌打、贴烂脚,拔毒、干水、敛口。”
3.《岭南采药录》“治小儿身热惊搐,膨胀。”
【成药例证】
1.胃肠宁片(《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布渣叶、辣蓼、番石榴叶、火炭母、功劳木。
功能与主治:清热祛湿,健胃止泻。用于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
2.腹安颗粒(《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
药物组成:仙鹤草、火炭母、铁苋菜、鬼针草、土荆芥。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用于痢疾、急性胃肠炎,腹泻,腹痛。
审稿专家: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刘锐锋 主任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