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药效的发挥有赖于药品质量的稳定可靠,而药品的质量与其在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湿度等密切相关,此外,用药时的方式方法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到药效。
取药时,人们有时会感觉到有些药品摸上去很“冰”,药师还会嘱咐一定要将有些药物放置在冰箱中冷藏。查看说明书时,大家也会发现药物的贮藏条件为“室温、冷藏、阴凉避光、凉暗处”等等。事实上不同的药物或同种药物不同的剂型对于贮藏的温度要求各不相同。
夏天高温时人们可能会中暑,那么药物会“中暑”吗?各种不同的贮藏条件具体对应的温度量化值是什么呢?药品,之于温度,理得清道得明吗?
药典中,药品的贮藏条件明确规定为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常温 4 种。
① 阴凉处温度要求不高于20℃;
② 凉暗处指的是避光且温度不高于20℃;
③ 冷处指的是环境温度控制在2~10℃之间;
④ 常温指的则是10~30℃之间;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如未规定具体的贮藏温度,则为常温贮存。
这些贮藏条件会在药品的说明书中出现,患者非常有必要对具体的温度量化数值有所了解。
人们在购买食品时,尤其是需要冷藏的食品,常会关注其有效期。同样,对于药品而言,有效期也是患者最为关注的信息。那么温度对于药品的有效期是否会产生影响呢?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制剂中药物的有效成分降解10%所需要的时间,换言之,药品的降解速率越快,有效期就会越短,而温度则会显著地影响药品降解的速率,一般温度每升高10℃左右,药品降解的速率就会增加2~4倍。
因此,对于家庭小药箱中的备药,尤其是一些抢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薄衣片、可乐定、麝香保心丸、哮喘用药等,应当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于药品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夏天,否则过高的室温可能会导致药品的效价降低,有效期缩短,作用大打折扣。
以硝酸甘油片为例,贮藏条件为遮光、密封、在阴凉(不超过20℃)处保存,需要存放在棕色瓶子中,以防见光分解。另外,未开封的硝酸甘油片一般会做严密的蜡封或在瓶口端塞有纸团,这是为了防止片剂过多的与瓶口空气接触,发生潮解而导致药效的降低。但一旦开封服用了药物后,蜡封去除了,纸团扔掉了,潮解即会发生,据统计开封使用半年后硝酸甘油片的效价会下降50%左右,可以考虑丢弃不用了。
还有麝香保心丸,贮藏条件为密封,室温放置即可,但其苏合香的组分容易挥发,与其它药物混放时可能会发生窜味而导致药效的降低,所以应该提倡单独放置或在盒子表面套一个保鲜袋,以充分保证药效。
对于很多药物,尤其是特殊剂型的药物,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对于药品的稳定性及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①生物制剂如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蛋白制品、血液制品、双歧杆菌、重组人生长激素等均需冷藏保存,温度过高会导致药物的降解、药效的下降,若降解物含毒性成分则可能会引起更加严重的毒性反应;
② 对于含有挥发成分如酒精(比如藿香正气水)或含有挥发油的药品或药材(比如桃金娘胶囊,吉诺通)而言,温度过高会导致其有效成分的流失;
③ 对于温度特别敏感的剂型而言,如栓剂,则可能会软化,甚至融化,从而使其形状发生改变,以至于无法正常给药。
需要冷藏的药品,须有完整的冷链系统来确保药品的质量。冷链一般是指在从药品的生产开始,直到患者用药前,在药品出厂、运输、贮藏、销售的各个环节中,保证药品始终处于2~8℃的条件下或规定的其他的符合药品生物特性要求的存储条件,以求最大限度的保证药品的质量。2016年,震惊全国的“假疫苗”事件其实就是由于冷链的缺失而导致的严重劣药事件。
诚如药典所述,合格药品应按照相关的贮藏条件,放置于阴凉处、凉暗处、常温下等。对于冷藏药品则需放置于冰箱中,并保持温度在2~8℃之间,冰箱的启动温度一般应设置在3~7℃之间,且预设好报警装置,每日检查并登记,以免温度偏差而引起药品的变质。
事实上,冷藏药物的贮藏温度越接近2℃,稳定性越好,但一旦突破2℃,则药物的理化性质会发生很大改变,发生冷冻或冻结现象,即药品变质。
糖尿病患者注射的胰岛素,一般未开始使用之前需放置于冰箱中冷藏,开始使用后则可以放置于温度不高于30℃的室温下,必须避免阳光直射,且必须在4周内用完。若天气炎热,室温过高,也可以放置于冰箱中冷藏,但使用前需从冰箱中取出,置于室温条件下预热30分钟左右,以免剂量标定不准确或刺激皮肤产生疼痛感。
栓剂一般在塞入人体腔道时才会发生融化继而产生药效。而温度过高,如超过40℃则可能会出现软化、融化或变形的情况,影响药物的使用,一般应放置于阴凉处或冰箱中冷藏。一旦出现初步的融化现象,则应及时置于冰箱中进行挽救,待其硬化后方可使用,但如融化严重,则应考虑丢弃不用。
对于口服的活性菌制剂,如双歧杆菌胶囊或散剂,需冷藏保存,以保证质量。服用时则应用不超过40℃的温开水或冷开水送服或冲泡,以避免水温过高而导致活菌失活。
对于常温保存的药品如乳膏剂(比如尿素霜),一般不建议放置于冰箱中,以免温度过低或冰箱中的水分过多而导致乳膏水油分离且发生吸潮,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
事实上,在药品的温度控制上,“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温度对于药品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流通的各个环节中,按照药品的特性进行特定存放与温度控制非常重要,在该点上,药品与温度控制绝对是理得清道得明的好朋友。
对于患者而言,拿到药品后,应当仔细阅读说明书上的“贮藏条件”或咨询相关药师,了解药品的温控要求,尤其是在酷暑严寒的特殊时间段。
对于急救药物则更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条件来贮藏、运输和使用,以免药效降低,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