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罗沙替丁——H2受体拮抗剂的后起之秀

发布日期:2021-07-06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洪卫兰

临床上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分四代:第一代西咪替丁(又名甲氰咪胍)、第二代雷尼替丁、第三代法莫替丁,罗沙替丁(Roxatidine)为第四代组胺H2受体拮抗剂,其生物利用度为该类药物中最高,是一种选择性组胺H2受体拮抗剂,由日本脏器制药株式公社开发,1986年首先获日本厚生省批准上市,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德国等九个国家上市。

罗沙替丁——H2受体拮抗剂的后起之秀


作用机制

罗沙替丁又名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哌芳替丁,哌芳替定,哌芳酯丁等,为脂溶性药物,是一种长效 H2受体拮抗剂,在小肠、血浆和肝脏内通过醋解作用脱乙酰基,迅速转换成有活性的代谢物——罗沙替丁。罗沙替丁一方面能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所致的胃酸分泌,作用强而持久;另一方面还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罗沙替丁抗胃酸分泌效力约为西咪替丁的6倍、雷尼替丁的2倍,且对血清胃泌素和泌乳素等无明显影响,显著及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胃酸分泌,还具有粘膜保护作用。罗沙替丁没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并且不影响肝脏药物代谢酶,不干扰其他药物在肝脏内的代谢。

罗沙替丁——H2受体拮抗剂的后起之秀


药代动力学特征

罗沙替丁的血浆半衰期3.36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6-11%,主要的代谢产物是脱乙酰基产物,其他为羟酸衍生物,主要经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67.5%的以脱乙酰基产物的形式经尿液排泄。


不良反应

罗沙替丁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转氨酶升高等肝脏、胆囊系统障碍,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等,也有一些少见的皮疹、瘙痒、横纹肌溶解,再生障碍性贫血、Stevens-Jon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松解症,间质性肾炎、房室传导阻滞等。


注意事项

罗沙替丁主要经肾排泄,多数老年患者因肾功能下降,因此老年患者应适当减少给药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静脉注射给药会导致一过性疼痛,因此应十分注意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注射时不要漏到血管外。


临床评价

对比PPI类药物,临床实验数据显示,H2RA和PPI在胃酸增多和消化道出血上并无显著差异。在预防应激性溃疡上,H2RA比PPI花费低,生存率高,绝对生存获益却增加。目前国内只有上述两家企业获得罗沙替丁制剂生产批件,2012年10月CFDA批准北京四环制药的罗沙替丁注射剂率先上市,2014年8月哈药集团三精加滨药业获得罗沙替丁注射剂生产批文,口服制剂仍是有待开发上市的品种。未来,罗沙替丁在临床上将会有更多的施展空间。


审稿专家: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刘锐锋


相关文章

标签 罗沙替丁 罗沙替丁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