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本草纲目》故事:茵陈利湿退黄

发布日期:2021-01-18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郑依玲、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梅全喜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茵陈利湿退黄

《本草纲目》故事:茵陈利湿退黄



[发明]:宗奭曰:张仲景治伤寒热甚发黄者用之极效。一僧因伤寒后发汗不彻,有留热,面身皆黄,多热,斯年不愈。医作食黄治不能,而食不减。予与此药,服五日病减三分之一,十日减三分之二,二十日病悉去。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茵陈蒿“发明”。


茵陈的故事


茵陈为湿热黄疸要药,其退黄效果历来被医家推崇。东汉著明临证医学家张仲景治疗伤寒热甚发黄,通身都黄,用了茵陈后效果极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宋代医家寇宗奭《本草衍义》中用茵陈退黄的一个病例:一个和尚,因患伤寒病治疗不彻底,留有余热,通身皮肤发黄,持续有一年多,多方治疗无效。有医生将其当做“食黄”来治疗,仍然无效,寇宗奭后用茵陈为主的茵陈栀子散,服药五天,病就减三分之一,服药十天病就减三分之二,服药二十天,病就痊愈了。由此可见,茵陈治疗湿热黄疸的疗效是十分显著的。

《本草纲目》故事:茵陈利湿退黄

茵陈草本图


茵陈得名


茵陈,别名茵陈蒿,绵茵陈,花茵陈,黄蒿等,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釆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釆割的称“花茵陈”或“茵陈蒿”。


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气清香,味微苦。花茵陈茎呈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脱落,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有短梗;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茵陈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善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临床上常用于湿温暑湿,湿疮瘙痒,黄疸尿少。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载:“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其后各家均有论述,《名医别录》曰:“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陶弘景谓:“今处处有之,似蓬篙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李时珍谓:“今山茵陈二月生苗,其茎如艾叶。其叶如淡色青蒿而背白,叶歧紧细而扁整。九月开细花黄色,结实大如艾子……”。


茵陈应用是讲究采摘时间的,民间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华佗为一黄痨病人治病的故事:


相传华佗遇见一个非常严重的黄痨病人,由于病情严重以至于他认为是无药可救了,一个多月后华佗偶然发现这个病人痊愈了,他急问病人服用何药。病人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茵陈,便立即到地里采集给其他黄痨病人服用,但是奇怪的是均无效。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什么样的茵陈,他说三月里采摘的,华佗知道了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三月蒿子才会有药力。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三月的茵陈给黄痨病人服用,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又没有功效了。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服用,确实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所以华佗就将“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采来当柴烧”这句话传与后人了。


茵陈与青蒿,在历史上误认为是一种植物。青蒿茎是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之功。清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到:“茵陈者,青蒿之嫩苗也。茵陈与青蒿,两者均气微芳香,均能清湿热,对于湿热黄疸、湿温、暑湿之证均可应用。然茵陈主入脾胃,利胆退黄,为治疗湿热黄疸的要药,也是治疗湿疮瘙痒常用药。然青蒿主入肝胆,善清退虚热,凉血除蒸,功专退虚热,解骨蒸劳热,又能泄暑温之火,为骨蒸劳热、疟疾寒热及暑温壮热所常用。”可见茵陈与青蒿无论在形态以及功用上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要特别注意茵陈和青蒿的鉴别与应用。

《本草纲目》故事:茵陈利湿退黄

茵陈药材图

《本草纲目》故事:茵陈利湿退黄

青蒿药材图

药理功效


中医认为茵陈性味苦寒降泄清热,功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黄疸之湿热阳黄最宜,寒湿阴黄亦可配伍应用。尚可用治湿温病、湿疮、湿疹。茵陈善利湿退黄,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张锡纯称其为“退黄之圣药,活肝之要药”。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湿重于热,发热身困,脘痞恶心,舌苔白腻,配苍术、厚朴、白鲜皮;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用于湿热郁蒸,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常与栀子、大黄配伍;寒湿郁滞,发为阴黄,症见神疲畏寒,黄色暗晦,腹胀便溏,佐附子、白术、干姜等。以茵陈为主药的中成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大多都被收录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如胆石通胶囊、护肝片(胶囊)、利肝隆颗粒、利胆片、利胆排石颗粒等。


研究发现,茵陈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等。茵陈除具有利胆、保肝等传统药理作用外,还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病毒、抗肿瘤、降血压、调血脂、抗骨质疏松、神经保护、免疫调节、代谢调节、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药理活性。这些药理活性是与茵陈所含的多种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的。如茵陈中所含的香豆精、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苯乙酮、甲基茵陈色原酮均有利胆作用,茵陈煎剂有护肝作用;所含的香豆精、对羟基苯乙酮有降压作用;茵陈煎剂具降酯作用、抗凝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所含的挥发油、香豆精、绿原酸、咖啡酸均有利尿作用;茵陈煎剂对人型及牛型多种杆菌、球菌、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多种钩端螺旋体、猪蛔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茵陈挥发油类物质有显著的解热作用,香豆精类成分有平喘作用;对羟基苯己酮有间接促进灰黄霉素吸收的作用。茵陈精制浸液对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

《本草纲目》故事:茵陈利湿退黄

茵陈药材图

民间偏方


关于茵陈,民间流传很多单方、验方,临床应用均有效果,如:


1、治疗高脂血症

茵陈15克,水煎代茶饮,1个月为1疗程。


2、治疗胆道蛔虫症、胆系感染

茵陈30~60克,水煎服。


3、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用加味茵陈汤(茵陈、栀子、黄芩、丹参、茯苓、泽泻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7天为1疗程。


4、治疗慢性结肠炎

用茵陈白芷汤(茵陈、杭白芷、广藿香、秦皮等),用水煎服,每日1剂。


5、治疗黄疸

用茵陈蒿汤(茵陈、栀子、黄柏、郁金、柴胡、猪苓、泽泻、薏苡仁、板蓝根、金钱草、通草)加减,水煎服。


6、治疗感冒、黄疸、漆疮

茵陈15克,水煎服。


7、治疗一切胆囊感染

茵陈30克,蒲公英12克,忍冬藤12克,大黄10克,水煎服。


8、治疗蜂螫

鲜茵陈叶适量,捣烂外敷。


9、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

茵陈30~45克。取上药,水煎,日服3次,每天1剂。


10、治疗痧症、腹部绞痛、肢麻

鲜茵陈50克,鲜黄荆叶30克,鲜青木香10克。捣烂,加冷开水绞汁服。


11、治疗荨麻疹、皮肤肿痒

茵陈30克,荷叶15克,蜂蜜适量。将前2味烘干,研末,每次5克,蜜水送服。


12、治疗口腔炎、口腔溃疡

茵陈20克。取上药,加水150毫升,用文火煮沸10分钟,过滤取药液。代茶饮,3天为1个疗程。


13、治疗湿疹

茵陈30克,苦参20克,石菖蒲15克,千里光20克。煎水洗患处。


使用注意


蓄血发黄及血虚萎黄者慎用。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昏、恶心、上腹饱胀、灼热感、腹泻、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

《本草纲目》故事:茵陈利湿退黄


欢迎大家底部留言,说说看完中药故事的启发。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