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唑类”药物简介
BLOOD VESSEL OF BRAIN HEALTH

胃酸是一把双刃剑,当它缺乏或分泌过少时,可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分泌过多时胃酸又会侵袭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导致消化性溃疡,甚至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拉唑类”药物(也称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类新型强效抑酸药,通过阻断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而抑制胃酸分泌,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与胃酸过多相关疾病的治疗,还可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为控制胃食管反流病和卓-艾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维持治疗。

不同“拉唑类”药物比较
BLOOD VESSEL OF BRAIN HEALTH

临床常用拉唑类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可以把拉唑类药物分为两代:第一代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这些药物都存在难以克服的共同缺点:

(1)起效慢,需多次用药后(即几天后)才能取得最大治疗效果;

(2)服药及进食时间对药物疗效可能有影响;

(3)药效不够强;

(4)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疗效;

(5)不能24小时稳定抑酸,具有明显的夜间酸突破现象,即夜间会有一段时间不能稳定抑酸,药物疗效降低,延长溃疡愈合及根治时间,且可能引起病情反复发作;

(6)个体差异大,不同人群代谢此类药物的酶代谢系统有差别,因此不同人群服用此类药物疗效差别较大。

第二代如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则有共同的优点,起效更快,抑酸效果更好,没有明显的夜间酸突破现象,能24小时持续抑酸,个体差异少,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但是费用相对较高。

“拉唑类”药物应用现状及常见不良反应
BLOOD VESSEL OF BRAIN HEALTH

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如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头痛、眩晕、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偶见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且一般停药后能自愈。

长期使用拉唑类药物的风险
BLOOD VESSEL OF BRAIN HEALTH

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科学、生活习惯不良等原因,导致胃肠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加,因此拉唑类药物的使用数量和频度呈快速上升的状态。由于拉唑类药物均为非处方药,无需到医院开具处方即可在药店随意购买,有些患者自觉胃部不适便自行服用此类药物,甚至将该类药物作为胃病救命稻草。

长期应用“拉唑类”药物,有下面的一些风险:

1.可能增加髋、腕部和脊椎骨折的风险

钙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酸碱度,酸性环境下含钙食糜易于从食物中游离出来,成为可被吸收利用的钙离子。服用拉唑类药物后,胃和十二指肠酸性环被破坏,使得钙不能成为钙离子而留存在食糜中,影响钙的吸收。钙长期吸收不足可导致血液中钙浓度降低,引起骨质减少而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服用拉唑类药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疗程不应过长,并需定期检查骨密度,必要时预防性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3,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服药期间出现腰背酸痛、乏力、肢体抽搐或活动困难、骨骼疼痛时需及时就医。

2.增加感染和癌变的风险

由于胃酸本身有强效抑制、灭活细菌的作用,除幽门螺杆菌之外的细菌很难在胃内存活而感染胃肠道,因此,除幽门螺杆菌之外,一般人很少患感染性胃炎。拉唑类药物使胃酸分泌减少,胃内酸性环境被破坏,为细菌繁殖营造了有利环境,多种肠道病原体如沙门菌、空肠弯曲杆菌、大肠埃希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霍乱弧菌、李斯特菌乘机生长。老年人因分泌胃酸的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加上服用拉唑类药物更加导致胃内酸性环境破坏,更利于细菌的生长。此外,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的产生,这类物质长期作用于胃黏膜还可导致粘膜癌变。

3.肾功能衰竭

多伦多临床评估科学研究所对服用拉唑类药物约29万66岁以上患者以及29万不服用此类药物者进行观察,发现服用拉唑类药物的老年患者,因肾功能衰竭而住院的机会是不使用此类药物的同龄人的两倍以上。临床发生这类风险较易被忽视,若病情需要需持续服用该类药物,应给予必要的最低剂量和最短的持续时间,并定期到医院审查该类药物是否必要。

4. 低镁血症

美国FDA和澳大利亚政府分别于2011年3月和6月发布了关于低镁血症与长期应用拉唑类药物有关的安全通告:长期(>1年)使用拉唑类药物可能导致低镁血症。轻中度低镁血症患者可无明显不适,严重低镁血症(<0.5 mmol/L)的患者可出现手足抽搐、颤抖、眼球震颤、惊厥、疲劳、肌肉痉挛、肌肉无力、肢体感觉麻木、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严重时可出现心脏、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如果不及时补充镁,上述症状不易缓解。镁缺乏可引起高血压、偏头痛、哮喘、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等发病率增加。低镁可增加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

如果您因为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拉唑类药物,建议您定期到医院查血镁浓度。自觉无不适的轻中度低镁血症(小于0.5 mmol/L但低于正常值)患者,可口服补充镁,如门冬氨酸钾镁口服盐,为防止腹泻,单次口服剂量不宜过高。有症状或重度低镁血症者应补充静脉点滴硫酸镁,每天补充10-20 mmol的镁离子。约1/4的患者单纯补充镁不能改善低镁血症,需要停用拉唑类药物。停用后,血镁恢复正常水平一般需要1周左右,如果重新使用拉唑类药物,再次发生低镁血症的时间是用药后2周左右。硫酸镁含有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能结合血液中的钙离子而加重已经存在的低钙血症,且可引起尿排泄钾离子增多造成低钾血症,因此补充硫酸镁的同时要补钙和钾。为了防止低镁血症的出现,对预计需长期应用拉唑类药物的患者在使用前需考虑血镁水平并在使用中及时检测。另外,对同时服用地高辛、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或能引起低镁血症药物的患者要更加重视,加强在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的血镁检测;如果在服用拉唑类药物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如心悸、心动过速、肌肉痉挛、抽搐、惊厥时,有可能是低镁血症的表现,需立即就诊。

使用注意事项
BLOOD VESSEL OF BRAIN HEALTH

拉唑类药物最好早起空腹服用,肠溶片不能咀嚼或压碎服用,应整片吞服。服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血液生化学(如肝酶检查),发现异常即停止用药,并进行及时处理。不同治疗目的所需要的剂量和疗程不同,且此类药物会掩盖胃癌的症状,所以服用前需排除胃癌。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  作者:程刚英  审稿专家:北京医院药学部 刘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