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提出:“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其中“能肌注不输液”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2014年8月18日,安徽省卫计委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医疗机构要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尽可能减少不必要静脉输液,并确定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等53种疾病无需输液治疗。

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生病,严重一点可能还要去医院诊治。而现代人生活节奏都很快,都希望能够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在很多人眼里,生病了去医院就必须输液,只有输液才能好得快。去医院如果没有输液总是不踏实,觉得医生没有好好看病治病。甚至很多患者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然而,静脉输液危险多,滥用静脉输液危害大。您了解静脉输液常见的潜在危害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静脉输液您不知道的那些“秘密”吧。

静脉输液常识
INFUSION HEALTH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由静脉输入人体内的一种专业技术。由于输入的药物无需任何屏障就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因此输液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突出。

优点

①不能经口服的病人(如昏迷的、麻醉的病人),可经静脉给与液体、药物、营养和其他溶液。②起效快,静脉给药可经血液循环迅速到达全身,在抢救病人时,争取宝贵时间。③按需给予,及时起效,如病人自控镇痛泵。

缺点

①静脉治疗可给病人造成一定的创伤及并发症。 ②由于是侵入性操作,还能增加病人感染的机会。③输液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人的行动。④穿刺时或治疗中可引起病人的疼痛或不适。⑤相对费用较高。⑥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无法及时清除已经进入血管体内药物(口服药物可以通过洗胃等措施阻止药物的吸收)。

静脉输液常见的风险与危害
INFUSION HEALTH

盲目输液危害大,据统计,在吃药(口服)、打针、输液3种治疗方式中,吃药的不良反应最轻,尽管有时起效较慢,但最安全。输液的不良反应最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渗漏性损伤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如某些肿瘤化疗药、静脉补钾和补铁制剂),甚至造成功能障碍而加重病人痛苦。

热原反应、过敏反应

由于静脉输液而导致的不良反应,统称为输液反应。而输液反应最常见的就是热原反应、过敏反应。若输液瓶不够清洁,或使用前被污染;或者因为生产工艺不佳混入杂质,输入的液体因消毒或保存不当而变质,或混入了致热物质(如致热源、致敏物质、游离的菌体蛋白),都可能导致高热、寒战、红疹、瘙痒、肿胀等反应,严重者还可能导致休克(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死亡。

感染

输液时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皮肤没有妥善消毒,或者输液环境不佳,都可能让病原体如病毒、细菌进入人体引起炎症,重者病原体可能随血液循环直接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对生命造成威胁。

空气栓塞

常输液的人一定知道,在输液前,需要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如若空气未被排尽,或者管道连接不紧密、漏气,输液管道内的空气会随着药液一起进入静脉造成空气栓塞,引起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和缺氧,甚至猝死。

肉芽肿、肺栓塞

由于注射液、大输液、输液管路等都含有一定的微粒、脱屑、残留物等颗粒,长期输液会导致这些颗粒聚集或拥堵在毛细血管末端(主要是肺部毛细血管),形成慢性炎症,最终导致诸如肉芽肿、肺栓塞等严重问题。

静脉炎

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如前述的氯化钾、硫酸亚铁、化疗药等),可引起局部静脉的炎性反应,产生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甚至伴有畏寒、发热。

急性心衰

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尤其是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心脏负担骤然加重,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而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肺水肿

输液时突感胸闷不适,呼吸困难、气短、咳嗽时出现泡沫血性痰液。

哪些情况需要输液
INFUSION HEALTH

是否需要输液,要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个体差异而定。以下情况可考虑输液:

消化功能差,口服吸收不佳的药物或无法口服的患者;因胃肠道疾病消化功能受影响,或者需要禁食的;意识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碍的;处于麻醉状态的。

病情严重者 患者病情严重口服效果不佳的。

外用无效的患者 皮肤类疾病首选外用给药,如果外用不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时需要输液。

专家提醒

药物治疗有很多种给药途径,如口服、外用等,轻症患者不要盲目输液。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  审稿专家:北京医院药学部 刘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