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敏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
|
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春暖花开的季节,有些人会出现皮肤奇痒难忍,鼻炎或者哮喘发作;有些人在吃完鱼、虾、蟹等美味海鲜后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有些人在使用青霉素类或者头孢类抗菌药物后发生休克。这些都是发生了过敏反应,那什么是过敏反应呢? 简单地说,过敏反应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即当你吸入、摸到或吃下某种物质时身体产生的过激反应,导致发生过敏反应的某种物质被称为过敏原。 |
为什么会发生过敏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
|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有一套保护性免疫反应系统,当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性物质和疾病的侵害时会产生免疫球蛋白(也即抗体),当这些刺激物再次侵犯我们身体时,抗体可以与之结合,做了一个坏分子的标记,让体内的战士(一种吞噬细胞)直接杀灭这些异物,保护机体不受外界损伤,起防御作用。 过敏体质者的免疫功能先天性异常,对外界的刺激过度敏感,机体会将正常无害的物质也认为是有害的东西,免疫系统保护自身的反应表现地太强烈而产生过量的抗体。相同的物质(过敏原)再次接触机体时会和体内的抗体发生作用,刺激机体释放过量的化学物质,引起过敏症状,发生过敏反应。 总之,要想发生过敏反应,一是过敏体质,二是再次接触过敏原。 |
常见的过敏原有哪些? ALLERGIC REACTION |
||
吸入式过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尘、螨虫、动物皮屑、油烟、油漆、汽车尾气、煤气、香烟、冷空气、雾气等。 |
食入式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动物脂肪、酒精、毒品、香油、香精、葱、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
|
接触式过敏原:如紫外线、辐射、化妆品、洗发水、洗洁精、染发剂、肥皂、化纤用品、塑料、金属饰品(手表、项链、戒指、耳环)、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等。 |
自身组织过敏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受微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烧伤等生物、理化因素影响而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也可成为过敏原。 |
|
药物性过敏原: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碘制剂、磺胺类、巴比妥类药物、别嘌醇、异种血清类,等等。另外,抗过敏药自身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
发生过敏时有哪些症状? ALLERGIC REACTION |
|
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发生时,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常见症状按照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红斑、瘙痒、红肿等各种皮疹和荨麻疹;喷嚏、鼻塞、鼻痒、咳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中度:胸闷、心悸、喉头肿大、呼吸困难、脸色涨红;面色苍白、多汗、血压下降;头昏、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重度:广泛性红斑、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溶血、昏迷,甚至过敏性休克。 |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治疗 ALLERGIC REACTION |
|
过敏反应预防重于治疗。当发生过敏反应时,首先要查明是哪种物质或者药物引起的,生活中注意尽量避开可能发生过敏的物质,减少二次接触;过敏体质者在应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前应做皮肤试验。另外,加强自身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对过敏物质的抵抗力。 对于轻度的过敏反应,一般停药即可恢复。若需用抗过敏药,可根据其性质合理选用。 常见的非处方药有异丙嗪、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酮替芬,为抗组胺药,有一定的嗜睡作用。高空作业者、驾驶员及机械操作者工作时禁用该类药物。 常用的处方药有西替利嗪、依巴斯汀、氯雷他定、赛庚啶等,该类药物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凭处方使用,切不可盲目服用。 服药期间应注意:禁止食用海鲜,尽量不要戴隐形眼睛;需要长期服药时,不同类型的抗过敏药物要换着吃,避免机体产生耐受,减少副作用;对于需要做皮试的药物,皮试前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抗过敏药物。 对于中重度的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并采取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过敏反应的注意事项 ALLERGIC REACTION |
|
(一) 当出现以下严重情况应立即就医:
1、严重胃痉挛、连续呕吐、腹泻不止。 2、呼吸困难伴哮喘发作。 3、突发皮肤肿胀伴广泛性红斑及瘙痒,伴咳嗽、心跳加快,怀疑可能为过敏性休克发作。 (二) 每次就诊都应详细交代过敏史,避免复发。
(三) 是药三分毒,不要盲目服用任何药物。如需服用,须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合理安全用药。
(四) 重视交叉过敏现象,对于含有过敏原的同一类药物或者复方制剂,应避免使用。
(五) 警惕光敏反应:如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磺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等利尿剂;格列美脲、格列本脲等磺酰脲类降糖药;补骨脂、连翘、防风、荆芥、仙鹤草等中草药,等等。服用这些药物时,应避免暴露在日光下。
(六) 增强过敏反应意识,提高过敏反应的判断力。
|
结语 过敏反应并不可怕,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有效的避开过敏原,合理的使用抗过敏药物,不断的加强自身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可有效的减少过敏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