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正确使用

“因人施药”,基因检测您知道多少?

发布日期:2017-04-11 来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作者:邹海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用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央视纪录片《药案追踪》在万众瞩目中开播了第一集,全片从典型案例引入,汇聚中国药师行业的权威专家,形象地从处方审核、用药咨询、基因检测、血药浓度监测阐释药师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央视纪录片中提到,在用药过程中,不同体质的人对同一药物的耐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表现出了不同的药物治疗效果,有人觉得有神效,有人却觉得无效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除了可能的外在因素之外,遗传基因多态性是影响药物在不同个体中表现出不同药效的重要内在因素。既然这种差异是固然存在的,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解决这种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药物疗效差异呢?这也正是基因检测存在的意义了。换言之,如果能够通过基因检测获知患者药物相关的遗传信息,继而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就能使每一位患者从治疗中最大程度获益,并尽可能地降低毒副作用。

upfile

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通常是指通过对人体血液、体液或其他组织中的基因序列进行检测的技术。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则是从基因水平研究基因序列多态性与药物效应多样性的作用关系,分析基因序列中的异常序列,继而预测或诊断基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为什么相关基因可以影响药物疗效?

药物进入体内后需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期间需要药物转运蛋白、药物代谢酶和药物受体等的共同作用,来实现药物效应。若这些编码重要过程的相关基因发生突变,会引发代谢和药效性能的改变,甚至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如何通过基因检测指导安全用药?

根据基因编码的多态性使代谢酶活性存在差异,可将人群分为超快代谢型、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和慢代谢型,其中超快代谢型与慢代谢型是临床上重点关注的方向。超快代谢型(非前体药物)因代谢速度快使血药浓度明显降低而导致治疗无效;慢代谢型(非前体药物)则因不易代谢使血药浓度快速升高,从而发生中毒。

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其中氯吡格雷作为前体药物,主要经由 CYP2C19 代谢为活性产物才能发挥治疗作用,若该患者是CYP2C19基因的超快代谢型,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生成过多,活性增强,可能存在出血的风险;若为慢代谢型,会导致氯吡格雷代谢活性降低,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不佳,容易形成血栓。氯吡格雷对氯吡格雷的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临床上 CYP2C19 基因型检测可明确 CYP2C19 代谢类型,进而指导临床用药。

upfile

哪些人群适合进行药物相关基因检测?

● 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接受药物治疗,如心血管药物、精神病药物、消化道药物等;

● 具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史,或接受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

● 常接触有毒物质,或某药物治疗效果长期不佳患者;

● 某些特殊人群:儿童或老年人。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可以科学地为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合理的依据,从而最大限度优化药物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真正实现“因人施药”。

审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药学部  刘春霞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