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特殊人群

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给小儿用药带来的风险

发布日期:2016-05-13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

1. 食物-药物相互作用

为了达到小儿服药的目的,对于不愿口服药品的儿童,家长常常把药物混在食物里让孩子一起服用,譬如用牛奶、饮料、汤等液体来送服药物等。由于有些食物可以改变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效,甚至出现不良反应。如食物可以改变胃肠道内的pH值,极有可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速率和程度。食物还可以直接和药物发生络合反应而影响其吸收,如茶水中含有鞣质,可以和铁剂以及生物碱类药物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而影响吸收。此外,许多药物都是在肝脏中经过CYP酶代谢失活,葡萄柚汁可以下调细胞色素P450 CYP3A4同工酶,因此当药物和葡萄柚汁同服时,葡萄柚汁可以抑制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在增强疗效的同时副作用也可能增加。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在体内与维生素K发生拮抗作用,服用华法林期间若进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芫荽叶等)时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将降低。

2. 药物滥用

有些家长秉承“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和“久病成医”的错误观念,不遵医嘱,擅自给患儿用药,其中最突出的是滥用抗菌药物。据调查,我国1993年到2005年小儿抗生素的平均使用率高达84.5%,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抗生素的预防性用药。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中的90%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菌药物是不适宜的。即使在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由于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原理和抗菌谱不同,在病原体不明时擅用抗菌药物可能延误病情。有些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有很强的耳毒性可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还有些抗菌药物有肝、肾和心脏毒性,严重威胁小儿的身体健康。

此外,小儿用药剂型可以根据给药途径分为口服药物、吸入药物和注射剂等。由于种种(家属和医生等)原因,患儿被大量使用注射剂——静脉输液。注射剂直接进入血液系统,作用迅速,适用于急性抢救或者不适宜口服用药的患者。一般情况下,如果病情不是特别危急,不建议使用。小儿使用注射剂带来的风险远远大于其他制剂,注射剂可产生疼痛,易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甚至出现静脉炎、过敏反应和热源性反应等。

作者:雷永芳、刘东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