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一百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中记载:
门悬彩绣,地衬红毡。异香馥郁,奇品新鲜...数种奇稀果夺魁,橄榄林檎,苹婆沙果。无般不备,无件不齐。
文中可以看出当唐三藏师徒取经回来,唐太宗设盛宴招待,苹婆沙果就是其中佳肴之一,下面我们就谈一下此珍贵果子。
苹婆果又名凤眼果、罗晃子、九层皮、频婆果、富贵子、七姐果和潘安果,苹婆的名称最早出自 《南海志》。
《思恩府志》:罗晃子,俗名九层皮,形类蚕豆可茹,味如煨栗。外有黑光,连肉有皮九层,故名。产于山树(林)中。
清人吴震方于所撰成的 《岭南杂记》 中,对苹婆有如下的描述:“频婆果,如大皂荚,荚内鲜红,子亦如皂荚子,皮紫、肉如栗,其皮有数层,层层剥之始见肉,彼人詈厚颜者,曰苹婆脸。”
此果子撕开种子表皮可见一层黏膜,果中有黑色的种子,呈现椭圆形或球形,裂开像凤眼,这即“凤眼果”名字的由来。
苹婆果隶属于梧桐科苹婆属的常绿乔木植物苹婆的种子。
该植物自然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云南南部和台湾,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种植,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中药大辞典》记载苹婆种子味甘性温,具有和胃、杀虫等功效,用于治疗翻胃吐食,虫积腹痛,疝痛等症。
苹婆果壳性平味淡,内服用于中耳炎,血痢,疝气,外用于痔疮。
还有一种假苹婆果,是梧桐科苹婆属常绿果树假苹婆的种子。
该植物又名鸡冠木、赛苹婆、山木棉,为苹婆属中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粤、桂、滇、黔、川地区,多见于华南野间、山谷溪旁,在国外越南、缅甸、老挝、泰国也有分布。
假苹婆一般以叶入药,中药名为红郎伞。性温味辛,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肿痛。而其果一般作为食用和榨油。
虽然假苹婆果与苹婆果的外形有点相似,但是苹婆的果实一般每荚有籽1至3粒,大小介于蚕豆与鸽蛋之间,比假苹婆籽大得多,吃起来像板栗;而假苹婆果的果实一般每荚有籽5至7粒,大如花生米。并且功效也不一样,所以要注意区分。
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苹婆种子
■ 淀粉含量为60.42g/100gFW;
■ 蛋白质含量为20.32g/100 gFW;
■ 脂肪含量为2.18g/100gFW;
■ 氨基酸含量为2.36g/100gFW;
■ 铁含量为136.86mg/gFW;
■ 维生素C含量为7225.00μg/100gFW;
■ 总酚含量为401.84μg/mL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
李一伟等对苹婆种胚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苹婆种胚营养成分以淀粉和蛋白质为主,并含有丰富的脂肪、维生素、多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Ca、Fe和Zn),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维生素。
苹婆果成熟后煮熟即可食用、制作糕点、煲汤或作烹饪配菜等,味似板栗,在广东常作为名肴配料,如苹婆仁烧肉、苹婆仁烧鸡,被誉为高级宴席名菜。
下面列举几个关于苹婆果的治疗药方和菜谱:
1、治腹中蛔虫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
苹婆果和牵牛子各七枚,水煎服。
2、治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苹婆果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调下方寸匕,服完为度。
3、治疝痛:
苹婆果七枚,酒煎服。
4、治疗伤口出血:
把果壳煅烧后研成细末,敷于伤口处。
5、治疗血痢:
将果壳与蜜枣、陈皮煎服。
6、有效缓解痔疮疼痛、出血等症状:
单独用果壳煎水作外洗剂。
7、治疗小儿疳积:
猪瘦肉100克、苹婆果7-10个,去壳,加清水适量煲汤,以食盐调味,饮汤食苹婆果和猪瘦肉。
材料:鸡半只,苹婆果150克,姜3片,蒜片2瓣,酱油3汤匙,蚝油1汤匙,白酒、白砂糖、生粉各1/2汤匙。
做法:
① 鸡洗净剁块,加入酱油、蚝油、白酒、生粉,拌匀,腌制15分钟;
② 锅烧热倒入适量油,放蒜片、姜片,煸至金黄,倒入鸡块,大火炒至变色后,倒入苹婆果,加2碗水大火烧开,调中火焖20分钟即可。
材料:苹婆果200克、莲子100克、雪耳50克,鸡蛋两个,红枣5枚,糖适量。
做法:
① 苹婆果去皮,鲜莲子去壳去莲子心,红枣去核,雪耳泡发,洗净撕成小块,鸡蛋煮熟去壳,将以上材料一起放在锅里加适量的水,煲一个钟;
② 放入冰糖,待糖完全融化即可。
除了苹婆的种子,其木材坚韧性十足,可用于家具、箱盒的制作及一般建筑材料,且质量轻亦可做乐器;
树液中含梧桐胶,是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
树皮纤维含量为36%,可代替麻制绳索或织麻袋,亦为造纸原料。
苹婆叶片大,两面光洁,两广人喜欢用其叶包粽子,裹糍耙。
苹婆全身都是宝,是一种集观赏、药 用、食用价值于一体的古老树种,有“木本粮食”之称。苹婆虽好,但也有禁忌的,《中华本草》:脾虚便泄者禁服苹婆果。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张诚光
二审专家: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胡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