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2010年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2014 年 4 月 30 日,WHO 专家发布了首份全球抗菌药物耐药和抗生素耐药的监测报告数据----《抗菌药物耐药:2014 全球监测报告》。2015年9月16日日本NHK电视台报道:自去年9月以来,日本国内受“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患者已接近1400人。2015年3月,美出台对抗“超级细菌”计划,拟五年内感染率减半。

以上种种无不揭示着一个事实:抗菌药物耐药性----这种严重威胁不再是未来的一种预测,目前正在世界上所有地区发生,有潜力影响每个人,无论其年龄或国籍。若任期发展不加控制,抗菌药物会变的完全无效,如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感染和轻微伤痛会变成非常严重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感染性疾病将会再次回到无药可医的历史。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一个长期的威胁,永远不可能被消灭。这种威胁部分是因为微生物具有快速复制和变异的内在能力,该能力为它们提供了生存和进化优势。因此,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并非由于抗菌药物单独所造成,但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滥用,加剧了耐药的产生。

细菌耐药的严重后果
ANTIBACTERIAL

2014 年 4 月 30 日,WHO发布了首份全球 114 个国家抗菌药物耐药和抗生素耐药的监测报告数据,该报告是迄今为止关于药物耐药的最全面的报告。调查结果指出:

(1)对常见的肠道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威胁生命的感染,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最后的治疗手段。对这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已传播到全世界所有地区。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感染,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感染包括肺炎、血液感染、新生儿和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等。在有些国家,鉴于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半数以上接受治疗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无效。

(2)氟喹诺酮类药物(俗称沙星类药物)是最广泛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之一,但对这种药物的耐药性非常广泛。这种药物最初在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采用时,耐药性几乎为零。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国家中,这种治疗现在对半数以上的患者无效。

(3)作为淋病最后治疗手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等,在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挪威、南非、斯洛文尼亚、瑞典和英国已确认治疗失败。但是,世界各地每天有超过 100 万人感染淋病。

(4)抗生素耐药延长了患病期并加大了死亡的危险。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感染患者与非耐药性感染患者相比,死亡的可能性估计要高 64%。耐药性还加大了卫生保健的成本,因为住院时间较长并需要更多的重症监护。

相比以上耐药菌的迅速增加,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明显减慢。对美国 1983-2012年批准上市的抗菌药物调查结果显示,1983-1987年上市的抗菌药物达16种,此后,新上市的抗菌药物数量逐渐下降,至 2003-2007年,仅5种抗菌药物上市,而2008年和2012年间则只批准了2种。临床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

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
ANTIBACTERIAL

抗菌药物耐药的问题已不再单单是个医疗问题,它已演变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它需要决策者、制药业、卫生工作者、药剂师和所有普通人群共同合作来防治抗菌药物耐药的问题。作为可能会被耐药菌感染的、且未受过专业知识培训的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保护自己?首先要走出我们在日常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只要感冒发烧就吃抗菌药物。其实感冒发烧并不是一回事。感冒可以引起发烧,但有发烧未必都是感冒。通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于病毒是没有效果的,此时滥用抗菌药物不但对病情没有帮助,还可能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误区二:咳嗽就用抗菌药物。细菌感染产生的炎症可以引起咳嗽,但不是所有的咳嗽都是炎症引起,如食物刺激,气候变化,哮喘等。一些哮喘的病人,一到医院就要求输液,其实哮喘有时是由其他因素引发的,而非细菌感染。

误区三:一拉肚子就吃抗菌药物。拉肚子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未必是细菌感染胃肠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的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此类腹泻便没有细菌感染存在,儿童秋季腹泻还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误区四:抗菌药物等于消炎药。事实上,抗菌药物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它只是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炎症局部通常表现为红、肿、热、痛,但很多并非由病菌引起,有时甚至是无菌性炎症,此时申请打"消炎针"仍然是不科学的要求。

误区五:新的抗菌药物比老的好,贵的比便宜的好。老的虽然抗菌谱"窄"一些,耐药比例高一些,但抗菌药物讲究的是"敏感",如果"药敏试验"证明病菌对这种抗生素敏感,即使老药一样可以立"新功"。

误区六:频繁换药。抗菌药物发挥功效的前提是,药物在血液里的浓度达到有效的水平且要持续足够长时间,因此,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不少见,但指望输液后就能药到病除也不切实际。如果抗菌药物疗效不明显,先要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一般用药时间要达到48h-72h)。提早换药,不光无助于病情的好转,而且会造成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误区七:一旦见效马上停药。抗菌药物有其规定的疗程。如果一有效果就停药,不光治不好病反而可能会因为残余的细菌作怪而使病情反复。

误区八:抗菌药物可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有害无益。

误区九: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误区十:杀菌越快,效果越好。抗菌药物分成抑菌药物和杀菌药物。所谓抑菌药物,就是先将细菌抑制住,让它不再增殖,把局面控制住,同时调动起人体的免疫系统,把细菌逐渐杀灭。抑菌药物起效比较缓慢,但是它可以将细菌抑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人体的免疫系统参与,从长远来看,对孩子身体的免疫系统发育成熟是有好处的。而杀菌药物是将细菌直接杀死,不需要自体免疫系统参与。杀菌药物的起效虽然快,但因为免疫系统没有参与,所以它没有潜在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使用抗菌药物要遵循以下几点
ANTIBACTERIAL

(1)应尽量避免家庭随意使用抗菌药物,在发生任何细菌感染还未就医以前,宁可不服药,都千万不要自行到药房买药或配药。因为如果你事先在药房买了抗菌药物吃了未见起色再去看医生,医生因为不知道你之前所服用的抗菌药物是什么,就在这种情形下前一种抗菌药物还没把细菌杀完全又服用另一种抗菌药物,可能日后对这两种抗菌药物都会产生抗药性。

(2)不主动要求使用抗菌药物。如因普通感冒就医,不应主动要求医生开抗菌药物。

(3)服用抗菌药物需按时定量。使用每种药物都必须按照医生处方服用,如果是每六个小时服用一次的药物,通常药袋外会注明一天四次,三餐饭后加上睡前,千万不要擅自改变服药时间,以免因为时间间隔太近造成药物在血中浓度太高,造成肠胃不适等副作用;时间间隔太远,则血中药物浓度不够,使对细菌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让细菌有机会反扑。

(4)到达疗程后立即停药,久用也会诱发耐药。抗菌药物疗程轻症一般3天,中度感染5-7天,重度感染半个月甚至一个月。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  作者:万元胜 审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 刘治军